返回

第五章 大纛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 大纛旗 (第3/3页)



    然而不懂,却不代表不能瞎编,墨九不愿毁了自己在众白甲兵心目中百事百通的形象。于是硬着头皮瞎编道:

    “大人,这大纛旗上绣的是‘泉水复活点’五个字。这五个字按属下看,却要分开来读。

    这‘泉水’二字么,是姓氏!万历年时明国援朝,当时俘虏了一大批倭国人。后来这些倭国人留恋中原文化,便不再回国,反而在中原定居下来。

    这些留下来的倭国人姓氏古怪,有井下,有田间。我看这泉水二字便是倭国的姓,想来是这伪顺流贼逆天造反,却找不到正经的读书人担任官员。于是不知道从哪找来个倭国人凑合顶事,所以才在旗子上绣了泉水二字。

    至于这个‘复活’么,想必是伪顺的官职。王维有诗云:‘长安千门复万户,何处躞蹀黄金羁’说的就是这个官职。

    伪顺崇尚前朝旧制,连西安都改名为长安,更是时不时的就从书本里找些奇怪的官职来任免,按照诗中所说,一个‘千门’加上一个‘万户’,大概就是一万零一千户的样子,职位基本上就跟我们的固山额真差不多吧。

    最后的这个‘点’字,我估摸是个白字,应该通‘典’。就是典吏的意思。一般来说主官身旁的文书才叫典吏。

    所以据卑职看,这大纛旗下的主帅并非什么万户一类的大官,而是万户身边的一个典吏而已。

    莫尔根听得直皱眉头,又是倭国人,又是唐诗的,怎么听着都不靠谱,不过这一路上,墨九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的形象又太过深入人心,不禁犹疑道:

    “按照你的说法,这个大纛旗上面绣的是一文官了。可是为什么潼关的中军行辕会竖一个文官的大旗?”

    墨九想这个问题倒还真不好回答,可既然已经编到这个份上了,也不能不说,于是道:

    “今天早上,我一直不辍眼珠的盯着马世耀。即便是城头大炮炸膛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没离开过马世耀的身边左右。我觉得那个时候,马世耀似乎也措手不及,非常的意外与慌张。

    我猜想马世耀很可能真的想投降我大清,只不过是城里这个复姓泉水的倭国文官死心眼,他们最是崇尚什么玉碎的文化,宁死也不愿投降,所以才想出城头炮击暗算的诡计,逼迫马世耀顽抗我大清天军。

    只可惜这些文官舞文弄墨或许还可以,点火操炮却是一窍不通,所以才有了城头大炮炸膛的闹剧。

    如今城里的抵抗,我看也是这倭国典吏组织的,所以大纛旗上不书巫山伯马世耀的名头,反而写了一个倭国文官的名字提振士气。”

    墨九信口胡说,最后竟然意外的编的圆全。莫尔根回忆了一下城内所遇。果然如墨九所言,这些大侠武艺战阵一塌糊涂,只知道埋头傻冲。确实像文官一窍不通,胡乱指挥军队的样子。

    而且文官因为没有军权,无法调动大顺军队。于是只能找来市井大侠帮忙守城。这样一来的话,事情还真或许说得通了...

    当然,这些也都只是凭空的无端猜测,可不管答案如何,如今潼关城的大纛旗就在眼前,不由得莫尔根不心动。

    要知道夺旗和斩将的功劳可是同样重要的。只因为在战阵之上,尘土飞扬。士兵打仗听令全靠鼓号和旗子指挥。这中军主帅的旗子更是将士心中胆气的来源。

    只要帅旗不倒,无论战阵如何凶险。所部的士兵知道自己主帅还在指挥,心中自然不慌,也会按军令部署行事。

    可是一旦帅旗被对方夺了。那说明中军有变,说不定主帅已经被敌人斩杀。兵败也在顷刻之间了。

    所以如果谁能在战场上将对方的大纛旗砍倒,那功劳和阵斩对方主帅也不遑多让。

    莫尔根等人原本只为了掠抢些财物,可不知怎么兜兜转转,竟然转到了敌人中军行辕的后面。

    虽然莫尔根一路上很是发了几笔小财,但是和夺旗的功劳比起,却不可同日耳语了。

    听着远处还此起彼伏的锣鼓喊杀声,就知道城内的巷战还在继续。若自己这时候能趁机砍了敌人的大纛旗。那将来论起攻取潼关的功劳,自己可得排到首位了。

    想到此,莫尔根心头一热。急忙归拢了仍在四处掠抢的属下,准备冲入院内毁旗立功。

    而墨九望着不远处飘摆不定的黄色大纛旗,想着这狗屁不通的“泉水复活点”五个大字,心中不安的预感,却越来越是强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