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大纛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大纛旗 (第2/3页)

不是浪得虚名,百步之外,弓弦响处,可以说箭无虚发。

    也是莫尔根等人故意在墨九等汉兵亲丁的面前展露本领。敌人中箭的地方多为喉咙,心脏等要害部位。几乎没有例外的。

    亲丁们自是齐声夸赞白甲兵的武艺高超,箭法精绝。而莫尔根等人也是洋洋得意,面露得意之色。

    一路上众人兴致颇高。可墨九却隐隐的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些白甲兵又是抢掠,又是收刮。在鲜血和金钱的双重刺激下,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可墨九却觉得他们似乎已经离开耿仲明的中军有一段时间了。

    而让墨九奇怪的是,中军那边传来的喊杀声却始终都没有停过。显然是城内的抵抗一直都在进行。要知道耿仲明的部队都算上可是足足有万余人的。这么长的时间,仍然没有平息城内的抵抗,这事可是有些蹊跷。

    更让墨九隐约感觉有些不对的是今天遇到的这些大侠们,无论是城头上的,城门口的,又或者是被自己马踏而死的那个和尚,甚至还有被莫尔根等人随手射杀的这些零散的大侠。这些人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不怕死。

    要说墨九从军多年,不怕死的人见过无数。可是那些不怕死的人和今天遇到的这些大侠们完全不同。

    战场之上,或战鼓敲起之时,或同胞倒地之时。最是让人血脉偾张,忘却生死之间的大恐怖。

    墨九见过不顾一切向敌阵冲去的死士,也见过怀里抱着燃烧的“万人敌”,从城楼上一跃而下,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豪杰。

    这些英雄豪杰,身上都会迸发着那种不顾一切,一心赴死的决绝气势。

    可今天这些的大侠,一个个表情淡然,眼神毫无波动,冲锋的时候却像赈灾时候一拥而上的饥民。完全不在乎前面的枪林箭雨。

    说起这些大侠们战阵上的表现,可能用慷慨赴死这个词来形容都不准确,说句难听的,简直就像去抢着投胎一般。

    不穿盔甲,不举盾,一个人拿着根木棒或者砖头,就敢跑过来冲击几百严阵以待的方阵。这不是白白送死又是什么?

    偏偏这些主动送死的大侠们还是满脸的无谓,好似乡间顽童互相嬉闹,玩骑马打仗一样。哪怕最后断手断脚,身负重伤的时候,大侠也依旧神色如常。甚至哼都不哼一声。

    墨九看了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发现一个投降的大侠。即便是身受重伤,也都不吭一声。随手拿起身边的武器,果决的自裁身亡。

    而脸上却已经平静如常,丝毫没有痛苦或者决绝的神色。

    俗话说事有反常必为妖,虽然这些大侠看不出任何的威胁,但墨九总觉得今天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正当墨九不断思索今天所见所闻之时,莫尔根突然用马鞭指了指前方,道:“那是什么?”

    墨九顺着莫尔根马鞭的方向看去,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户高墙大院,院墙比平常所见的宅子外墙都要高出许多,好像是潼关城内的什么办公衙门。

    透过院墙望去,在院子的深处赫然的竖着一杆黄色的大纛旗。

    那旗子足足有两三丈高,虽然离得还远,但是看得十分清楚。旗子上金葫芦罩顶,左右白色火焰,下面几尺长的黄色旌穗随风飘摆。旗子中间绣了五个大字“泉水复活点”

    “回大人,那是大纛旗!”

    战阵之上,黄色属土。所以凡是中军,中营都用黄旗。而纛旗又分坐纛旗和大纛旗。坐纛旗绣的是阴阳五行,大纛旗绣的是文字。一般来说大纛旗最是高耸,旗身长方,下面又有老长的旌穗,所以非常好认。

    莫尔根自小经历战阵无数,怎么可能认不出大纛旗。不由冷哼了一声,道:“我还不知道那是大纛旗么!我是问上面绣的什么字?”

    莫尔根虽然汉语说得不错,但是这汉字却认识的不多。

    “这个.....”墨九望着大纛旗上面的几个字,心中也是疑惑。

    这大纛旗又叫做三军司命旗,他所在的位置,必定就是军队中主帅的位置。有时候扎营的时候,也会和坐纛旗一起,竖在中军行辕的门口。

    大纛旗上的文字一般绣的都是武将的官职,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会把武将的姓氏也连带着绣上去的。

    只不过这眼前这杆大纛旗上的“泉水复活点”五个字,到底是对方主帅的官职还是姓氏,这五个字又该如何的断句,墨九可真的不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