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风狂雨暴(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二章 风狂雨暴(一) (第1/3页)

    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一九六六年的五月上旬。

    这天上午,岑新锐照例在早餐后走进自己所在班级的教室复习功课。尽管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对于中考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教室里已有了捷足先登者。一看那瘦瘦的背影,岑新锐就知道她是温丽娟,自己所在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谈竹君的女儿。要说,这温丽娟读书上进,脾气也不错,可岑新锐却不想与她有稍多一点的来往。推究这当中的原因,乃是在于她的妈妈,尽管岑新锐知道,她是她,她妈妈是她妈妈。

    岑新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物理习题集。就在他在草稿纸上写下第一道习题的时候,学校的喇叭响了,先是习惯性地播了一段歌剧《红珊瑚》主角珊妹的唱腔,跟着便传出了一个洪亮的声音——

    中央决定撤销1966年2月12日批转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之下。所谓“五人小组”的汇报提纲是根本错误的,是违反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路线的,是违反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指导方针的。这个提纲,对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和发动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9月至10月间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在一次有各中央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央*****会议上)关于批判吴晗的指示,阳奉阴违,竭力抗拒。

    ……

    文字写得义正辞严,广播员朗诵得慷慨激昂,在那高屋建瓴、不可阻挡的强大气场中,二千多人的校园寂无一声,全体师生听到的只有回荡在教室、操场、宿舍之间的广播声和自己的心跳声。

    又要搞运动了?

    听到响彻校园的广播声,岑新锐的脑海里立地掠过这一意识,手中的钢笔不由自主地停止了书写。就在那一刻间,他担心起来,既为正常的学习极有可能被干扰甚至中断,亦为父亲的处境和自己的未来难以预测和把握。很早的时候,他就知道,由于家庭出身及海外关系的原因,一来运动,父亲就逃不过受冲击,而这也使自己在政治境遇上比出身工人、贫下中农家庭的同学明显着要差许多。比如,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前三名,人缘也不错,可就是当不了“三好学生”,哪怕同学们选了他,最终也会被谈竹君老师从名单上划掉;至于参加共青团,则想都不要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团干同学,从未和他谈过相关的事宜,而与此同时,有些同学则常常被鼓励写申请书,受邀参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哪怕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并不比他强。

    要说,在政治上被边缘化,作为一个将满十六岁的青春少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岑新锐知道,这就是命运,只能默默承受。好在处于这种境遇之中的不只他一个人,而是还有同住衙后街的邵一山、阙仁东、麻平等人。而且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学习。每当期中和期末,他总是能在各科的考试中名列前茅,就是看他很不顺眼的谈竹君老师想挑点毛病,扣点什么卷面分都做不到。学习成绩的优异使他受伤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抚慰。每次在排名榜上看到高居榜首的“岑新锐”三个字时,他心中总是充满了快乐和自豪。

    “岑新锐——哦,温丽娟也在啦,你们不要复习功课了,学校通知全体师生到大礼堂听工作组传达上级指示,谈老师要我们赶快到楼下集合。”广播响了大半个钟头,终于结束了,一阵寂静之后,班长林绍平急匆匆地走到教室门口,冲他喊道。

    “来了。”岑新锐口里答应着,手中将习题集和练习本塞进书包,只是临搁进去时,又忍不住看了一眼刚开了个头的习题。

    下得楼来,发现班上的队伍早走了。待他和温丽娟赶到大礼堂的时候,那里面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他费了好一阵工夫,方找到自己的班级,当然,这又招来了谈竹君不满的眼光。也许看到自己的女儿也才来,她方忍着没有发作。岑新锐抬眼望去,主席台上,驻校四清工作组的正副组长和校领导个个正襟危坐,严肃得不行,一看就知会议内容的重要。好在会议程序不多,主要是工作组组长讲话,讲话的中心是全校师生要响应中央积极参加“文化革命”的号召,开展“破四旧立四新”活动。工作组长讲话以后,校临时党总支夏书记宣布活动安排,岑新锐所在的初三年级和高二年级一道被派往县城里的衙后街,理由是这里有着连片的明清古建筑,是“四旧”保留最多的地方。

    要到衙后街破四旧立四新?听到夏书记在台上这样宣布,台下的岑新锐感到有点不解了:衙后街不就是一个居民区吗,有什么与别的地方格外不同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需要一中这么多学生去大张旗鼓地破除?再说,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都或是装在人们的脑袋里或是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中,又怎么个破法呢?不过,不解归不解,他不会向任何人言说。他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政治运动,但父亲的告诫还是记住了的:少说话,尤其是少说关乎政治的话,要知道,一九五七年那些被打成右派分子的人,十有八九是因为喜欢说话,尤其是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在党员老师的带领下行动起来。他们扯起大书“破四旧立四新”、“坚决将文化革命进行到底”等字样的横幅,举起年级发下来的标语小旗,乘着学校由清江机床厂租来的数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开往三十余里外的荔川县城,一下车,便直扑位于县城北边的衙后街,一边走,一边高呼着口号,沿途吸引了不少人观望。只是,当他们走到这片街区的进口处时,却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有的人甚至停了下来:眼前那巍然耸立的古牌坊、牌坊边虬劲苍翠的大树、牌坊后夹巷道而立的青砖大院,一至被行人踩踏得溜光发亮的麻石路面,就呈现在他们面前,而且它们是那样古朴恬静、庄重肃穆,似乎告诉人们,它轻易不容亵渎,更遑论糟践。

    巷道口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家都没有吱声。由于喧嚣声的戛然而止,现场很安静。望着高大的牌坊和它后面整洁的巷道,学生们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了。

    “走啊,停在这里干什么?”也就在这时,一个沙哑而又粗壮的吼叫声从队伍中飚出来。熟悉这个声音的人都知道,吼叫者是家住衙后街的一中学生曲金柏。

    是啊,我们是来破四旧立四新的,为什么要在这停下来呢?听着吼叫声,学生们突然醒了过来:自己现在置身的不是文化革命的战场吗?面对的不是必欲破除的四旧所在地吗?既然使命在身、重任在肩,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难道就因为这个街道望之俨然便有所顾忌一至止步不前?故此,在曲金柏吼声的激励下,他们发出了阵阵的呐喊。在呐喊声中,整个队伍像潮水一样,向着居委会前面的坪场也就是衙后街的中心地带漫淹过去。

    衙后街的平静一下子便被打破了。面对骤然而至的大队学生,尤其是听着他们呼叫的口号,毫无思想准备的居民大为不解、满心疑惑了。但他们的小心观望和踟蹰不前丝毫影响不了来此发动文化革命的小将们。只见几个学生不由分说,从一个居民的家中搬来一张八仙桌,将它放在居委会门前的坪场中,然后扶着一位中年教师站了上去。

    他是要宣传什么吧?看着中年教师手中提着的墨绿色铁皮喇叭,衙后街的居民们在观望了一会后,次第围拢来。

    果然,精神抖擞的中年教师向着听众们大声宣讲开来——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我们是荔川一中的革命师生,响应党中央、***广泛、深入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号召,到衙后街破四旧、立四新来了。

    什么是四旧,又什么是四新呢?四旧就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四新就是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我们来这里,就是要破掉四个旧的,立起四个新的。

    四旧是到处都有的,四新也是在哪里都要立的,那我们为什么独独要到衙后街来呢?因为这里是四旧的大本营。乡亲们,看看你们住的、用的,甚至说的、想的,哪一处没有旧的痕迹,不比别的地方多?不说别的,单是衙后街这个名字,就是旧的、旧得不能再旧的。衙后街是谁建起来的,是劳动人民,它是属于谁的,是属于劳动人民的。它应当为谁存在,应当为革命存在。所以,它应该叫做人民街、革命街。可现在呢,仅仅因为它在旧衙门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