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_13.中美军事关系,损害易,建立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_13.中美军事关系,损害易,建立难 (第1/3页)

    13.中美军事关系,损害易,建立难

    中国军力报告

    自从2000年以来,五角大楼每年都向国会提交所谓中国军力情况的年度报告。大多是在每年的3月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2010年推迟了5个月才公布。5名共和党参议员为此曾给国防部长盖茨写信,质问为什么报告迟迟没有公布,有的美国媒体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标题“盖茨,国会催你交中国作业了”。

    其实2008年和2009年的报告都有推迟,但是2010年推迟的时间更长。这3年报告推迟的原因,我觉得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美国在考虑对中国的评价问题,会不会引起比较大的动荡,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军力报告》从名称上做了些修改,已经改成了《中国安全发展报告》。这种变化主要是,奥巴马政府力图体现一些他的所谓新政,对中国新的认识、新的估计、新的评价。但是明显的矛盾是,五角大楼在炮制这个报告的时候,那种冷战思维始终无法得到解脱。所以虽然报告的名称换了,由《中国军力报告》换成了《中国安全发展报告》,实际上内容基本上还是换汤不换药。

    那么从美国的执政当局就形成很大的难题,想力图以一种新的思维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但是每每发现,代表自己政策宣示的这些重要文件出笼,还是冷战思维那一套。

    所以这是推迟发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怎样把报告的内容调整过来,把一些语气调整过来,更加符合奥巴马执政当局对中美关系,尤其是对中美军事关系的考虑。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这个报告从来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内部本,一个是公开本。我们可以想见,美国调整的主要不是内部本,内部本对中国的评价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它主要想调整的是公开本,公开本怎样适应新政策的走向,这是它主要考虑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调整基本不变,公开调整就是词汇、概念、说法的变化而已,不涉及到很多实质性的问题。但就这些说法、概念的变化,也足以令美国人从3月一直忙活到8月。

    中国现在每年被出《中国军力报告》的“待遇”,是冷战时期苏联才享受过的。当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起初认为全世界是无对手的,经过1991年到2000年一个很大的调整,最后认为中国是个对手。

    2000年,美国国防部按照国会的要求出这样的军力报告,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一个国家要让国防部针对另外一个国家做出一个军力评估,实际上就是对这个假想敌的追寻。

    你反过来看,中国从来没有出过《美国军事力量报告》。我们的所有东西放在桌面上,不会往桌子底下塞什么东西。我们不会评估对手有什么发展,对手的强点在哪里,对手的弱点在哪里。美国搞这个是很多的。当然它有个前提,就是对手。如果没有对手这个前提的话,它不会做这样的报告。

    美国内部也有不少的清醒人士。自从《中国军力报告》出笼以来,美国有不少的清醒人士发表观点声称,美国一定要防止预言的自我实现。

    所谓预言的自我实现,就是你把这样一个国家树为你的对手,然后发表针对它的报告,进行有关针对它的军事部署,然后针对它拉拢同盟,企图包围它。然后就像希拉里在越南的东盟会议上所讲的,南海关系美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军演,在“天安”号事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军演,而且军演的一部分矛头针对中国。

    当你这样做,当你采取这样措施的话,那人家,比如说中国,肯定要为了防卫自己的安全,做出一些应对。那么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就是你要造一个对手,结果最后这个对手真的变成了你的对手。这就是预言的自我实现。

    这是美国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在与美国交涉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美国停止发表类似于这样的视中国为战略假想敌的报告。那么美方不管怎么样,从表面上还是做了一些调整,把《中国军力报告》调整为《中国安全发展报告》了,我们姑且相信这是个善意的表示。

    《中国军力报告》可以说是一份充满了政治意味的文件,历来都会受到中美关系大局的影响。中美关系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局面,我们要理性看待中美关系,首先一点就是从国家利益的层面上审视。

    从国家利益的层面上审视,你就会发现美国很多行动是必然的,它必然会这么做,不是个意外。所以我们尽量排除意外感,或者说,我们希望它不要这样,它偏偏这样了,我们这种挫折感,也必须得排除。

    很多中国人以为,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帮了美国很大的忙,为了帮它解脱危机,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在朝核六方会谈中,我们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处理伊朗核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尽我们所能,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为什么美国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马上就对台售武了,马上就会见达赖了,马上就迫使人民币升值了,马上又宣称南海关系美国国家利益了?它还挑动越南——这个挑动不是背地里谈,而是公开地挑动越南、东盟与中国的对立。

    我们很多人感到意外,很多人感到挫败。我觉得我们今后不应该有这种意外感和挫败感。你的意外和挫折感来自对美国抱了过高的希望。

    我们今后对自己国家利益要清醒冷静地审视,你要相信美国为了维护它的利益,必然要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它不做是奇怪的,做才是必然的。

    怎样有效维护我们的利益是当务之急,而不是发出那种怨言,就是我对你做了那么多事儿,你怎么对我不够意思。国际政治中不讲这个。国际政治中讲的是利益,讲的是实力。中国人只有踏踏实实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踏踏实实地建立维护自己利益的实力,这才是我们将来唯一的出路。

    盖茨访华

    美国防长盖茨2011年访华被认为是中美两军关系回暖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是中美关系的“触底反弹”。

    事实上,这次盖茨的访问毫无疑问是中美两军关系史中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对中美两军关系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好的事情。因为两个国家,两支军队必须得交往,必须得了解对方,减少误判,而且在国际更大的层面力所能及地展开一些国际合作。

    比如说亚丁湾的护航,虽然中美的两支舰队并没有展开实质性的配合,但是在互通情报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包括一些海盗劫持船只,中国海军成功地解救,把这些海盗击退,美国海军方面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说这两个军队对抗的话,那么给西太平洋的形势,包括给东亚的形势,当然给国际安全形势,肯定要带来很大的变数,而这两个军队如果能够在一些方面,首先从非战争军事行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然后逐步深化合作的话,对全世界肯定是好消息。

    我们不能期望中美两军关系是一马平川的,包括盖茨访问完了之后,就能够很顺利,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台售武依然在进行。这些影响两军关系的因素依然存在,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中美军方的接触,这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也是一个课题。

    参观过第二炮兵司令部的外国领导者屈指可数,尤其是像国防部长这样的领导者,这是中方给盖茨一个很高的待遇。美方包括盖茨本人,对这个安排也满意,也不满意。

    满意的是,中方的接待,包括军事参观项目给他很高的规格,他是满意的。不满意的是,因为这不是第一次——拉姆斯菲尔德是第一个参观二炮司令部的美国国防部长,他期待中国给他看从来没有任何国家领导人看过的东西。

    这点其实我们强调得比较多,要对等地交往,就是美方也应该给中国人看看它们不愿意给中国人看的东西。这是个交往的对等。从这个对等的角度来说,起码中方展现了很大的诚意,就是尽力做到了,满足美方提出的标准。

    在盖茨访问中国期间,美方提出,希望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建立一个新的机制,称为战略安全对话,希望中美双方相应的外交和防务领导人参加这个机制。

    美方这个建议,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它们以前就提过。美方这个建议,很可能是对中方一些建议的回应。

    比如说,中方反复提出,鉴于中美两军的关系随意性很大,使中美的军事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的,往往是对台售武。日本人评论说,台湾问题绑架了中美两军的关系,当然“绑架”这个词用得不太合适,因为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