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三章:清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一十三章:清反 (第2/3页)

你以为这一次清查昭义军的潜伏间细是我们宣教司的命令?告诉你吧,这是行营的意思,王上对于昭义军的事很不满。”

    张队将不说话了,叹了一口气,然后无奈道:

    “我相信王上的意思绝不是你们做的这些。哪有不论是非,先将军中豪势子弟给收监的?能在军中那么久,哪个不是在战场上经受过考验?不能这样污蔑人,让老人们寒心。”

    何军吏沉默了一会,随后认真道:

    “我们做事的和你们看事的不一样。你们怕的是冤枉了好人,我们怕的是漏过一个坏人。但哪有那么刚刚好的?矫枉必先过正,这就是这次行动的态度。扩大化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我们审查仔细,自然不会冤枉了好人。不然你以为刚刚那崔器能这么安然退下去?”

    这一下,张队将沉默了,只说了句:

    “咱们昭义军就这点骨血了,都是死里逃生的,后面战事中咱们昭义军已经被胡母将军放到了第一线,到底谁是英雄谁是叛徒,到了战场上自然见分晓,你们又着什么急呢!”

    何军吏笑了,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做你们的,我们干我们的,大家都有要交代的。”

    ……

    昭义军的士气确实出现了问题,随着不断有袍泽被渤海军的宣教带走,军中人心惶惶。

    昭义军所在的清河地区在冀州数郡中是比较特殊的。

    首先清河国的豪势数量是比较多的,除了本地的清河王系外,有名的还有崔姓、房姓、孙姓、傅姓等四姓,所以不可避免的是,以清河子弟为核心的昭义军自然就有大量四姓旁系子弟的存在。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当年反泰山军的大本营就是以清河国相刘虞为核心的,之后其人更是带着清河文武豪势齐齐南下青州。

    所以清河豪势们的实力和影响力并没有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反而利用过往的恩情人脉,一直在清河地区保有影响力。

    这一次被袁军拉拢的两个副营将就是出自孙家和房家,两人本只是旁系,但奈何南方利用宗族的这层关系,直接找到了他们,并厚以许诺。

    泰山军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所以对于孙、房两个副营将自然没什么过多的优待,所以在条件上和袁绍许诺的一比,自然天差地别。

    于是,两边勾连许久终于在大谷关弄出这样的大事来。

    所以站在胡母丘的角度,他自然要清查昭义军的豪势旁系子弟,而且他本人就是出自豪族,为了避嫌更是不敢有任何手软。

    但昭义军感受到的却是他们的忠诚和生命都在受到威胁。很多豪势的子弟因为一直不见军中放人,心中惊疑中,一时没想开就做了逃兵。

    他们本来就处在和袁军对峙的第一线,所以一跑,直接就往袁军阵地跑去。

    而他们的叛徒更加坐实了胡母丘的怀疑,于是对昭义军的清查就更加严厉了。

    本来胡母丘将昭义军放在第一线还是支持军备的,但因为屡次发生的叛逃事件,使得他断绝了补给。

    原先在大谷关一地的昭义军人数有两千人,之后逃到谷口的大概在千人左右,正好整编为一个校尉营。

    但因为溃退,他们大量的军资、补给都散落了,一开始胡母丘的渤海军抵达时,还是给他们补充了甲械和粮秣的,但后面出了那些事后,就再无补充。

    于是,本该是统一杏黄军衣的昭义军却像一支衣衫褴褛的难民军,甲械也异常简陋,以这样的装备去打头阵,可见胡母丘是如何对待昭义军的。

    但即便形势如此恶劣,但大部分的昭义军,如崔器这些人,都依旧以坚定的意志去准备战斗,这在很大程度归功于他们的校尉,郭璞。

    郭璞是当年巨鹿太守郭典的从弟,本是河北悍将。

    之后在与泰山军在邯郸大战中,主动投降泰山军,成了泰山军的一员。

    郭璞这人今年已经有四十六了,在泰山军的将吏群体中是妥妥的老将了,但他的经历却并不简单,他也不是靠着和族兄郭典的关系才走到这一步的。

    郭璞此前就是在北疆服役,先后参与过六次深入草原的行动,斩获过十六颗人头。但因为郭璞这人特别爱博戏、酗酒,还常将妇人留于军中,所以常常被主将厌恶,一直在北疆军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