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二章:昭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七百一十二章:昭义 (第1/3页)

    在回舞阳的直道上,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在无数面土黄色的旗帜的摇曳下,缓缓前进着。

    这些黄衣黄旗的军队并不是泰山军,而正是刚刚从韩氏大墓折返的袁军。

    袁绍肇基中原的时候,并没有如张冲一般早早自立为王,他依旧还打着汉室的旗号,甚至他的家族被何进等人灭门,袁绍也只是表达着这样的态度:

    是天子身边出了奸臣,而不是天子的错。

    袁绍当然知道当年甲子血变的谋划者就有那小皇帝,但他依然还高举着汉室的旗号,只因为这面旗号是真的香。

    但袁绍虽然没称王,但却自称为陈公。

    陈国为当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后所封。当时周武王封黄帝后裔于祝,封尧之后于蓟,封舜之后于陈,用以表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

    这其实也是二王三恪的礼制,也就是以舜之后为陈公,夏之后为杞公,商之后为宋公。

    而什么是恪呢?即尊宾。也就是不视之为臣,而视为宾。

    所以,袁绍自称陈公的用意就很明显了,那就是他追求一种和汉室独特的关系。

    他与汉室是主宾而非主仆,而现在,主人家被一群暴徒杀死了,还抢占了家,那作为客人家就有义务为主人家报仇。

    所以袁绍起兵就是打着为汉室复仇的旗号,招徕人心。

    正如袁绍笔杆子陈琳在《讨泰山贼檄书》中说写:

    “泰山贼张冲,以媚姿惑言纠结蛾贼,长驱犯阙,荡秽神京。弑我天子,禁我群卿,刑我衣冠,淫我子女,掠我财物,戮我士民。豺狼突于宗社,犬豕踞于朝廷,赤县丘墟,黔黎涂炭,妖氛吐焰,日月无光。”

    “陈公袁绍,前为汉臣,今为三恪,义切同仇,恩深吊伐。……凡汉室之臣,谁无忠义之心,三恪之宾,不忘友邦之义。逆贼张冲,狗盗之徒,卑贱之夫,一时祸乱,凶不可持。汉德可思,天命未改。忠诚所感,明能克逆。义旗所向,一以当十。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汉家之天下!”

    据说这篇檄书被送到张冲的案头上的时候,那贼魁张冲甚至害怕得躲进厕中,可见陈琳如椽大笔。

    真可是,一书可挡百万兵。

    也正是如此布告下,袁绍起兵时更是大哭三日,将他既为臣,又为宾的愤懑哀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是,军心振奋,人心归一。

    可以说,自袁绍自封为陈公后,他就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政治态势中。他既能获得汉室遗泽人心,又可以另起炉灶,以三恪的身份入主京都。

    日后他要建立自己的王朝,也没有背主的负担,因为他是以宾客的身份,为汉室复仇的,最后汉室感激之下,将天下权柄禅让给他陈公,那有什么问题吗?

    而劝进袁绍自封为陈公的计策就是出自许攸,这让袁绍对其人更加依赖也信任了。

    只是有一点袁绍觉得不舒服,那就是朔服。

    自称为陈公后,实际上袁绍就建立了自己的陈公国,于是自然要改服易饰,而陈国为舜之苗裔,而舜为土德,所以陈也需要尚土德。

    而土德的颜色是黄色,但这恰恰就和那泰山军的颜色相撞了。

    袁绍是比较迷信谶纬和五德说的,他认为替汉之火德者必是土德,而现在天下却有两方以土德立服饰,这更让袁绍有一种宿命之感。

    他也将这一战当成了与泰山军决定天下的决战,中原这头鹿到底死在谁手里,就看这一战了。

    想到这里,袁绍心头更加紧迫,他恨不得立刻处理好后方的事情,然后回到前线。

    但就在他一副急不可待,只争朝夕的时候,他侧目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儿子,看着他挺着背脊骑在马背上,努力表现出成熟样子,袁绍的心头就一阵柔软。

    此时的袁绍眼里哪还有血色,那严酷的脸色也缓慢恢复成慈父的样子。

    他就是这样的爱小儿子。

    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壮年,中年,袁绍都是一个符合世家认识中的雄主。他百折不挠,雄心壮志,以天下大事为己任。

    虽然他有时会犹疑,有时会感情用事,也充满了贵族的骄傲看重门第,但他依旧是个好主公。

    但自袁尚出生后,不论是征伐胜利还是豪势景从都不能和这份喜悦相比。

    之后看着袁尚一步步长大,他甚至无数次动过要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