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零八章:点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零八章:点兵 (第2/3页)

  这让袁绍大喜过望,虽然他并不清楚袁术为何会有此改变,甚至他一度以为袁术是真的懂事了。

    而无独有偶,当袁绍写给曹操的书信还没有送出去的时候,人曹操写给袁绍的书信就已经到了。

    这封书信是陈群刚走的时候,曹操写的,等陈群到了河洛大营,这封书信后脚就到了。

    在信中,曹操和袁绍可以说不谋而合,皆决定出兵冀州。

    曹操分析了现在的形势,在信中他高度赞美袁绍的果决,支持袁绍的行动,并无条件支持他。

    曹操不是空口支持的,他在信中表示,他会提精兵两万渡过大河北上冀州,直插泰山军的后方,以策应河洛的袁绍。

    就这样,局面完全向着袁莎这边突变,此刻反泰山军联盟的军队已经高达十三万。

    其中袁术五万,曹操两万,他布置在广成关、颍川方向的大军六万。

    而关西的使者杨密在得知袁绍竟然筹划了近十三万的大军,其人在和其余使者商量后,也向袁绍许诺,关西将会出兵两万出函谷关。

    于是,霎时间,反泰山军联盟总兵力高达十五万,将对“百战百胜”的泰山军进行绞杀。

    不过这个情况,京都内的张冲虽然不知道,但从未掉以轻心。

    ……

    京畿地区的形势复杂有点超过张冲的预料。

    此前关东朝廷对于京畿地区的搜刮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点,导致大量的民户、黔首躲入嵩山,虽然泰山军不断在山下宣传政策,但这些入山的黔首们已经被乱世骇住了,压根不为所动。

    获得这些人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现在的泰山军恰恰没有这个时间。

    那日张冲收到的军报正是大谷关被破的军报。

    大谷关原有守军千人,是朱灵麾下的两个营头组成。但谁也不晓得,这个营头的两个副营将竟然被袁军给策反,于是在大雪那夜,敌军在叛徒的策应下,攻破了大谷关。

    随后,袁军长驱直入,在劫掠了数座附近的坞壁后,就结营在太谷关外等待后续的援兵。

    到如此阶段,已经容不得泰山军犹豫了,战争已经到来。

    但现在的泰山军状态并没有多好。

    首先京畿地区方下,各地区都还未组织分田,所以京畿地区的百姓渴望获得战前泰山军许诺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不分田甚至还要再征召他们,那对泰山军的声誉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此外京都城内的情况也不理想。

    那些失去权力的公卿贵族也在蠢蠢欲动,他们对这座城市太了解了,纵然泰山军已经全面接收了这座城市,但依然像一个外人。

    在夜里,这些不死心的贵族子弟顺着京都错综复杂的水道彼此沟通串联,一个个阴谋在城市阴暗的角落诞生。

    只要从一个地方就可以看出,泰山军现在在京都的局促。那就是至今为止,泰山军还没有找到北宫内的那座地道。

    张冲知道北宫存在地道,不然何太后那些人不会消失不见,但横撞将们纵然是将北宫检搜了数遍,都未能找到。

    为此,蒙沮、蔡确、郭祖纷纷建议张冲移宫到南宫,但最后被张冲给拒绝了。

    张冲如是对他们道:

    “如果敌军都能顺着地道进入北宫,那我移不移又有何区别?能护我者,非北宫城墙而是诸泰山军弟兄们。”

    于是,众人不再劝说,但却巡视的更加严密了。

    而对于张冲来说,虽然他并没有太在意这些,但实话实说,他的感觉并不好。他不清楚为什么诸军都开始胆怯起来了。

    难道不是他们获得了胜利?不是他们拿下了京都吗?现在一个袁绍出兵了,又能如何?打回去就行了!

    他感受到了军队的堕气,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天下真的就已经属于他们的了,原先的气一下子就泄气了。

    这并不是张冲的杞人忧天,作为后来人,他太清楚这就是历史真实发生的。

    唐末黄巢带领起义军数起数落,转战天下,从中原一直到岭南,百战不怠。而好不容易打下长安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