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0章 冬小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0章 冬小麦 (第2/3页)

经过水稻收割机的梳理,整齐的倒在收割机的两边。

    后方有农场的农民,开始把倒下的水稻捆扎起来。

    搬运到后方的牛车上,拉到农场晒谷场,那里有脱粒机对水稻进行脱粒。

    张祐枫看着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震惊道:

    “现在收割水稻,竟然变得这么容易。

    这些老年人可以使用机器,轻松收割水稻。

    那百姓家里的农妇,他们也能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

    这样一来,剩余的青壮,就能投入到更多的重体力工作。”

    钱富文站在张祐枫旁边,听到他的话,道:

    “现在还不行,收割机的价格太高,牛的价格也很高。

    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收割机,他们依然选择用艰苦的劳动,用镰刀收割自家的田地。

    但现在也有些富农,购买收割机,其他人可以租用他的服务。

    很多人用一笔不多的钱,让富农帮忙收割田地。”

    苏河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道:

    “钱爱卿说的对,现在收割机成本太高,效率也有些低。

    百姓们收割田地,还是以人力为主。

    百姓传统思想认为自己的劳动不值钱,让他们出钱购买收割机服务,略有积蓄的人家也舍不得。

    现在不想自己下田用镰刀收割,雇用收割机帮忙。

    主要是村中做小生意的富户和之前的士绅。”

    苏河说出各地调查上来的报告。

    现在收割机,在百姓之中使用率很低。

    别说是现在这种简单的收割机。

    哪怕后世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收割机。

    华夏大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时,机械收割价格又很低,农民这才选择使用收割机。

    乡村中使用最广泛的机器是脱谷机和碾米机。

    人力脱谷的效率太低,脱谷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不趁着天气好,完成脱谷工作,对粮食进行晾晒,粮食很容易发霉。

    舂米太过劳累,效率也极低。

    村民们宁可用这个时间出去打工,他们也绝不会自己舂米。

    他们把水稻和小麦交给乡里的小型碾米厂,十几分钟就能加工完。

    苏河带着文武官员,观看一会儿水稻的机械收割。

    他对众人说道:“我们去前方小麦田,看一看冬小麦种植。”

    苏河说完,他先登上马车,前往冬小麦种植基地。

    其他官员也登上马车,跟着苏河的马车走。

    文武官员非常多,他们按照职位和等级,几个人乘坐一辆马车。

    田文恒坐在一辆宽阔的马车中,他周围的十几个人,都是六部尚书或是侍郎。

    卫生部尚书是王后娘娘,今天没有来,其他尚书和侍郎都在这里。

    他冲着众人抱了抱拳,询问道:“在下才疏学浅,不懂冬小麦是什么?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冬小麦是哪种作物。

    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有小麦能在冬天种植。

    冬小麦应该不是冬天的小麦。

    我听说红薯就产自东方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

    冬小麦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自东方,它是东方的小麦,简称东小麦。”

    户部尚书张德志认可这个分析:“我觉得田侍郎说的对,小麦不可能冬天种植。

    这应该是东方的小麦,不知道这种东小麦产量怎么样。

    如果它们真的能达到红薯的产量,那真是天下万民的幸运。”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高官,知道如果有高产品种的小麦,这意味着什么?

    秦王府推翻大明朝,将会变得毫无困难。

    苏河的马车在前方行驶,车上有王仲策、苏五牛、李凤鸣、文景明等文武高官。

    王仲策上车之后一直在想冬小麦。

    他向苏河问道:“秦王殿下,科学院已经搞出来冬小麦了。”

    王仲策知道冬小麦的存在,他第一次听苏河说,要在冬天种植小麦。

    他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冬天怎么可能种植小麦。

    种的小麦,那不是要全部冻死,这完全是劳民伤财。

    王仲策劝说过苏河,让农民大规模种植冬小麦,损失惨重会影响百姓对他们的支持。

    苏河却说他要先试一试,确定冬小麦能种植,才会考虑大规模推广种植冬小麦。

    进攻四川之前,苏河就让苏长胜在主要小麦产区,河南山东等地。

    寻找有经验又识字的农民,同时收集各地的小麦良种。

    在汉中和宝鸡那里,找到两块适合小麦种植的田地,对冬小麦进行试种。

    严格遵循对照法。

    每一块田,都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和种子进行实验。

    通过穷举法这种笨办法,摸索出冬小麦种植技术。

    苏河不能直接拿出,后世的冬小麦种植技术。

    后世的种子经过改良,肥料充足种类繁多,施肥方法科学。

    天气也变得更暖和。

    现在完全不同,处在小冰河时期,天气比正常年景都要冷一些。

    这里的小麦种子都是普通种子,又没有种类复杂的肥料。

    土地积温也和后世不同,用同一种种植技术,根本种不出冬小麦。

    冬小麦种植技术,在清末时期,才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主要是黄淮地区。

    现在没有冬小麦种植技术,只能靠手下的人慢慢摸索。

    苏河听到王仲策的询问,开心的回复道:“李大江在四五月份,就开始陆续收割冬小麦。

    他一直在观察不同情况下小麦的产量,找到适合现在天气的种植冬小麦技术。

    为了保证冬小麦绝对安全,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他让死囚连续几个月,吃不同的冬小麦,又让汉中医院的医生协助。

    终于找到一种产量高又适合食用的冬小麦品种。

    李大江冬小麦种植技术探索获得巨大进步。

    他现在已经探索出一条冬小麦的种植技术。

    今天准备开始种植冬小麦,我带大家一起去见识一下冬小麦种植。”

    带有弹簧装置的四轮马车,行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车内的行人感受不到颠簸。

    他们聊着冬小麦,很快就来到冬小麦种植基地。

    苏河走下车,看到数千亩已经犁完地的麦田。

    这里有很多穿着囚服的犯人,正在赶着牛,通过小麦自动播种机,在种植小麦。

    冬小麦种植基地是严格保密的单位。

    这是苏河让华夏大地,度过小冰河时期的杀手锏之一。

    足够的粮食,也能保证底层百姓能吃饱饭。

    华夏的百姓能吃饱饭,不会去造官府的反。

    需要保密的东西,只有种植冬小麦产生的专利和研究冬小麦的方法。

    也不是防备大明这种封建王朝。

    苏河要防备的对象,是现在技术已经走到华夏前方的欧洲各国。

    冬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冬小麦之后。

    这就是一门公开的普通作物种植技术,任何势力靠一点手段就能获得。

    但研究冬小麦的方法和数据,却是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