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崇平帝:瑞雪兆丰年…… (第2/3页)
们站在一块儿。”
魏王陈然笑道:“泽儿过来。”
梁王陈炜也拉过陈泽的手,阴鸷的面容上见着笑意,说道:“泽儿这般高了。”
别说,还真有一派天家兄友弟恭的模样。
只是陈泽明显有些害怕这个梁王兄,倒是与一旁的魏王亲近不已。
齐郡王瞥了一眼三兄弟,心头涌起一股冷意。
就在这时,一个小内监匆匆跑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向着崇平帝禀告说道:“陛下,永宁侯已至前门。”
崇平帝循声而望,果见着宫门前的宽敞的街道上,身形挺拔的蟒服黑冠少年,在一道石碑前下得马来,正是太庙门前的下马碑。
崇平帝目力极好,一眼瞧见那身穿飞鱼服,身形高挑的咸宁公主,冷硬的面容上见着几许和缓之色,说道:“咸宁也过来了。”
贾珩面色肃穆,将缰绳丢给随行的锦衣府卫,与咸宁公主、清河郡王在一众锦衣府卫的护卫下,向着太庙的拱形宫门而来。
此刻正是北风呼啸,扑打在脸上略有几许寒意。
“先生,刚才我看到父皇了。”咸宁公主如飞泉流玉的清泠声音中隐有几许惊喜,说道。
贾珩温声道:“咱们快过去吧,圣上说不定有些等急了。”
太庙献俘这种事,他其实只是起个头儿,并不想出太多风头,在这件事儿上男主角是天子,他是导演,不能因为女演员漂亮,导演就亲自上阵。
此刻,贾珩与咸宁公主以及清河郡主进入太庙区域,登上石阶,在内监的引领下,登上城门楼。
“微臣见过圣上。”贾珩快行几步,嗯,就是那种登子小跑上前的模样,朝着那中年帝王行了一礼,恭谨说道。
咸宁公主也近前,无翼山字冠下,几如天山雪莲的明丽玉颜上见着欣喜,唤道:“父皇。”
小郡主同样规规矩矩行了一礼,然后站在贾珩身旁,凝眸看向崇平帝。
崇平帝瘦松眉下的目光投向那少年,目中见着几许欣赏,说道:“子钰无需多礼。”
“婵月也过来了?”崇平帝看向一旁李婵月,见着那少女含羞带怯的眉眼,轻声道:你舅母在东南角的岗楼,你过去看看吧。”
如果不是晋阳当初有言,其实按皇后的意思,婵月许给梁王亲上加亲倒也合适。
小郡主“唉”地应了一声,然后来到咸宁公主身边儿站定身形,目光却离不开贾珩的身上。
另外一边儿,陈然近前道:“咸宁过来了?”
咸宁公主点了点头,见礼道:“魏王兄。”
梁王也过来打着招呼,目光看向那眉眼清绝、幽丽的少女,笑道:“五姐怎么穿着这一身儿?”
咸宁公主笑了笑,清声道:“为着出行方便,不好看吗?”
梁王笑道:“怎么不好看?英姿飒爽。”
三兄妹从小一同长大,又是宋家姐妹所生,感情十分要好。
说着,看向一旁的齐郡王,落落大方地打了个招呼道:“见过齐王兄。”
齐郡王笑了笑道:“五妹现在愈发了不得,执掌锦衣府卫也不在话下。”
这时,陈泽伸着手道:“五姐,抱抱。”
咸宁公主道:“泽儿,你都多大了,还要大人抱着,母妃呢?”
“母妃和母后在那边儿观礼呢。”陈泽笑了笑,两个豁牙,说着,目光则是落在不远处的蟒服少年身上。
陆先生说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正妻,如是两个正妻是要乱着礼法的。
永宁侯是有着妻子,母后和母妃又打算让姐姐嫁给永宁侯为妻,陆先生说臣子因媚宠而悖逆礼法,人心丧乱,此乃取祸之道也。
真的是取祸之道吗?
陈泽眨了眨眼,这时却觉得自家脸颊被捏了下,抬眸却见着笑意盈盈的自家姐姐,轻声说道:“泽儿想什么呢,眼珠骨碌骨碌的。”
贾珩这时取出一个单筒望远镜,说道:“圣上,这是臣当初所言观海战形势的望远镜,圣上可借此观之望远。”
这个时候已经有老花镜,比如贾母就有一副,偶尔需要看书的也会拿出来戴上,因此对望远镜倒也不会如见鬼魅。
崇平帝闻言,拿过贾珩递来的单筒望远镜,冷硬面容之上现出一抹讶异,说道:“这是子钰先前奏疏上提及的望远镜。”
在先前的战报奏疏上,贾珩不止一次提及这望远镜的妙处。
此刻,齐郡王也投将过去目光,或者说从贾珩一来,这位郡王目光就始终落在贾珩身上。
咸宁公主解释说道:“父皇,此物是先生研制出来的,可以在两军对阵之时,司寇敌情,于两军对垒之时临机应变颇有助力。”
说着,在一旁给崇平帝普及着望远镜的用法。
陈泽扬起稚嫩的脸蛋儿,如黑葡萄的眼睛骨碌转着,颇为好奇。
崇平帝听咸宁公主所言,心头也渐渐有些纳罕,接过望远镜放到眼前,眺望着神京城的街景,鳞次栉比的房舍上方,连屋脊之上的鸱吻小兽上面剥落的白灰都一清二楚。
心头就是微惊,而后,拿着望远镜开始向着街道望去,低声说道:“果然视野清晰,一如眼前,用之观察两军敌情的确是一件利器。”
贾珩道:“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望远镜不仅能用之航海、侦查敌情,还能在夜晚观星。”
崇平帝应着,不由拿着望远镜向着太上皇所在的井亭方向望去,只见太上皇逐渐映入眼帘,那苍老容颜神情的细微表现,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也不知什么心绪,这位天子又将视线移至一旁的冯太后。
嗯,大老爷们看见自家老爹的面容,自然没有多看的心情。
见着颇有几分兴致盎然的天子,戴权嘴角抽了抽,说道:“圣上,杨阁老还有韩阁老领着文武百官,已经来到前门等候。”
“让他们上城门楼观礼。”崇平帝说着,然后放下望远镜,目光投向贾珩,说道:“此物窥伺宫禁,子钰要严防流于民间,为敌寇所用。”
贾珩拱手道:“圣上明鉴,此物目前才寥寥几只,圣上,臣已为每只望远镜都编了号,只有高级将帅才能使用,而且一旦事急,即刻销毁。”
心头暗道,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子钰心头有数就好,不过此物用来将帅观察敌情,调兵遣将的确是一件利器,此物既然子钰还能造出,朕先留下了。”
贾珩拱手应是。
两人正说话间,就见从宫门廊道前来的文武百官大队而来,自宫门徐步而入。
崇平帝看向那少年,说道:“子钰,你去看着那女真俘虏。”
贾珩拱手说道:“是,圣上。”
说着,在几个内监的引领下出得前门,来到街口东头儿的一座宅院,此刻不少府卫看押着女真俘虏。
这些正白旗的旗丁,皆半是赤裸上身,一副垂头丧气之相。
贾珩一眼扫将过去,大约有着九十多人,身上尚穿着残破不堪的女真旗服,白色棉布早已弄得皱巴乌黑,一张张蓬头垢面的脸上,多是见着麻木和颓然之色。
经过这一路押运的颠簸折磨,有不少都已形销骨立,面颊凹陷,眸中也多无神采。
“都给这些女真嘴上塞上破布,扎好囚服绑腿。”贾珩看向那为首拱手而立的内卫千户和锦衣千户,沉声道。
如果等会儿在太庙之内破口大骂,或者大小失禁,那就不成体统,现在及时预防着这种隐患。
那内卫千户拱手应了一声,然后,吩咐着周围的府卫依言行事。
等了一会儿,贾珩目光扫向在场的一众府卫,道:“出发。”
而此时此刻,杨国昌与韩癀已经领着文武百来到太庙前殿,不仅如此,女真使者硕讬以及张尚两人,也在鸿胪寺官员的“相请”下,来到城门楼观礼。
“铛铛……”
金钟忽地响起,阵阵悠远而清脆的声音,似乎在时隔多年之后唤醒着沉眠许久的大汉太祖、太宗。
城门楼之上,崇平帝与一众大汉文武百官看向街头尽头,那是闻讯而来的神京城中士民。
太庙外间隔着一条街,在锦衣府卫的相隔守卫之下,不少百姓正在踮脚眺望,试图看着热闹,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派出了不少差役,此外还有京营的军卒手持雁翎刀维持着秩序,以防出现踩踏事故。
而贾珩带着一众锦衣府卫监押着众俘虏,出了一座跨院,让开人群,向着太庙的正前门而去,因为要行一箭之地,正好也能让街口等着的神京百姓瞧个真切。
除了女真俘虏以外,还有女真亲王多铎的头颅,也被几个内卫托盘端着,还整理了遗容,看着双眸紧闭,并无多少凶戾之相。
贾珩听着周围的欢呼声,骑在马上,手持缰绳不疾不徐地行进。
暗道,这就是围观的天性作祟。
此刻,围观人群之中,嘈杂一片,纷纷都看向那托在木盘之上的头颅,一些小孩儿就被身边儿的大人捂住了眼睛。
“那就是多铎的脑袋?看着和猪狗之头也没什么两样。”有人笑着说道。
身穿员外服,商贾打扮的中年男人,垫着脚瞧着,笑道:“这人砍了脑袋,都一样。”
这时,一个身形魁梧的中年大汉说道:“那就是永宁侯?看着真是年轻,年岁好像还不到二十岁。”
老者感慨道:“你看那女真人,比我们汉人也没什么两样。”
“瞧着还要瘦了一些,以前怎么都打不过呢?”有人痛心疾首,哀叹不已。
一众百姓喧闹议论,七嘴八舌,倒是十分热闹。
而随着贾珩以及一众锦衣府卫押送着女真俘虏向着太庙行去。
此刻,太庙前门城门楼上,崇平帝身旁的一众官员同样小声说话,只是有不少目光看向女真亲王硕讬的脸色,见其脸色阴沉,拳头握得嘎嘎作响,心头或冷笑,或忧惧。
这要惹怒了东虏,入寇之后再造杀孽,如何是好?这永宁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还有官员则是好奇地看向天子手中拿着的长筒,不明觉厉。
这时,崇平帝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一旁的戴权,说道:“杨阁老不是说身患目疾,让子钰研制的望远镜给他拿去瞧瞧。”
戴权闻言,心头古怪了下,连忙应命下来,来到杨国昌近前,将单筒望远镜递将过去,说道:“阁老。”
杨国昌面色诧异,嘴唇翕动,问道:“这是何物?”
一旁的韩癀原本低头和赵默叙话,见到戴权手中的望远镜,目光闪了闪,暗道,这就是贾子钰提及的海战当中的望敌利器?
基于对朝廷之中形成贾党的忧惧,韩癀比谁都关注着贾珩的势力发展,通过各种在江南的故旧,早已将贾珩在江南取得的那场大捷的细情本末弄清个七七八八。
韩癀道:“这戴公公,是望远镜吧?听说可以登高望远。”
戴权笑道:“韩阁老好眼力,就是此物,这是刚才永宁侯递送过来的,陛下说可为刺探敌情的军国利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