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经营西域记(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唐经营西域记(中) (第2/3页)

屈底波对安国发动战争,并于709年使之降为臣属国,并扶植傀儡政权帮他统治安国。711年屈底波又攻打并占领康国萨末建城,712年征服石国,713和715年两次攻占拔汗那。布哈拉和萨末建曾在707年和712年向默啜求援,每次默啜都答应他们的求援,派他的侄子阙特勤出兵河中。在712年突厥人曾在短时间内占领过整个粟特地区,阿拉伯人只保住了萨末建城一个据点。但最后屈底波还是打跑了后突厥人。

    总结:女皇登基之后一直到唐玄宗登基之前,这段时间,由于吐蕃高层内斗严重,唐朝在与吐蕃的争斗中一度占据巨大优势,收复了大量失地,其中包括安西四镇和北庭都护府,之后双方互有胜负,唐朝稍稍占据优势。

    另一方面在与后突厥的争斗中,唐朝依旧被动,几乎无法遏制后突厥崛起的势头。好在这时候在西突厥故地突骑施崛起,击败后突厥西征部队,帮助唐朝缓解很大压力。但后突厥,默啜可汗即位之后,唐朝和突骑施联手,依然处于下风。突骑施可汗娑葛为唐朝征讨后突厥战死,西突厥故地一片胡乱,后突厥趁机占据西突厥故地,并将势力扩展到河中昭武九国。风头一时无两。

    四、唐玄宗登基之后

    唐玄宗李隆基是公元712年八月登基为帝的,但这个时候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仍然掌握大权,太平公主干预朝政,还想废掉李隆基。于是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李隆基终于独掌皇帝大权,并开始励精图治,慢慢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朝经过几十年的混乱(从武后乱权开始,一直到武后称帝,韦后乱权,最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相争),这个时候终于拨乱反正,大唐开始走上了正轨。一时间君明臣贤,励精图治,奋发向上。

    然而,这个时候大唐的西域形势却很严峻,情况非常不好。后突厥无比强大,大食占据河中,吐蕃蠢蠢欲动,西突厥故地一片混乱。不过情况很快发生了转机

    1,后突厥的荣光默啜可汗继续四处征伐,而且还都获得了胜利,默啜征讨并兼并了漠北铁勒诸部,开元四年(716),再讨九姓拔曳固,战于独乐河并获得胜利。然而大意失荆州,默啜获胜之后,恃胜轻归,结果被被拔曳固残部袭杀。后突厥开始内乱,同时拔曳固等五部来降唐朝——天降之喜有木有!

    当然玄宗即位之后,与后突厥争斗的劣势已经渐渐扭转。经过中宗,玄宗两代人的努力,局势正朝着唐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默啜依然是唐朝的心头大患,谁知道默啜突然就莫名其妙死了,难怪有人说唐玄宗圣天子有百灵护佑。

    差不多同一时间,大食那边也出事了,714年大食呼罗珊总督屈底波因为与新任大食哈里发不和,反叛大食,结果被部下刺杀。虽然河中或者呼罗珊并没有因此发生内乱,但突然易帅,且新任统帅能力没有屈底波强是肯定的。这就为715年大唐与大食第一次交锋就大获全胜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2,大唐与大食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在713年的时候,大食就曾经策划过入侵拔汗那,但由于当地人的坚决抵抗,和其他各种原因,并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在715年,大食联合吐蕃,他们操作拔汗那的王位继承,立了一名叫阿了达的人为西拔汗那的王,并率兵帮助阿了达攻打东拔汗那国。当时的国王正是后来宁远国王窦忠节的父亲遏波之,遏波之兵败后逃到安西,向唐朝求救。

    当时此时张孝嵩正在安西都护府巡察,接到军情后,立即对安西都护吕休璟说:“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于是吕休璟将指挥权交给张孝嵩。张孝嵩自率附近各部落的兵马万余人,由龟兹出发,长驱直入,向西挺进数千里,击败吐蕃大食联军。之后相继攻克数百城镇,于十一月直入阿了达盘踞的连城并发起猛攻。张孝嵩率唐军连屠阿了达3座城池,俘斩千余人。敌兵崩溃,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躲避。随后张孝嵩传檄诸国,一时威震西域。

    3,突骑施再次崛起。

    突骑施可汗娑葛死后,西突厥十四姓部落陷入了混乱当中,有的降服默啜,有的归顺阿史那献。娑葛的部将苏禄聚集余众,统率突骑施,其部众至二十万人,占有西域大片领地。715年,苏禄被玄宗任命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

    默啜被杀之后,苏禄抓住机会,收拢十四姓部落,自立为可汗,复建突骑施汗国。因为苏禄出身车鼻施部,所以这时候的突骑施可以称之为突骑施车鼻施汗朝。

    这就是突骑施历史最为出名的苏禄可汗了。在一开始,苏禄可汗似乎想联合吐蕃和大食将唐朝势力驱逐出西域。于是在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但是被唐朝击败。

    对于如何看待苏禄政权,唐朝边将中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进剿;一派则主张联合苏禄,共同对抗吐蕃和大食。最后联合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于是唐朝加速了结好苏禄的各项政治步骤,开元六年(718年)五月进拜苏禄为顺国公,七年(719年)遣解忠册之为毗伽忠顺可汗,十年(722年)复册阿史那怀道女为金河公主,嫁之以和亲。

    唐朝之所以放弃放弃扶立阿史那氏汗裔的传统国策,果断地采取承认苏禄政权的新方针呢?其奥秘在于大食的兴起。

    从719年安国国王还有727年吐火罗叶护所上的《请讨大食表》上的内容:“……伏乞天恩慈泽,救臣苦难,仍请敕下突厥施,令救臣等,臣即统领本国兵马,计会翻破大食。”“又承天可汗处分突厥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其事若实,望天可汗却垂处分奴身……”可以看出,唐朝与突骑施苏禄可汗之间应该是有过约定的。

    4,唐朝和苏禄可汗合作时期,西域大事件。

    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大唐领土,但是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年,吐蕃大军攻打唐朝属国小勃律,北庭节度使张孝嵩率疏勒副使张思礼以步骑四千救援,大败吐蕃军。

    开元十一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大食再犯东拔汗那,苏禄复大破之,其将穆斯林·本·赛义德·艾尔一吉拉比仅以身免,史称“渴水日之战”。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从这时候开始,突骑施开始占据河中之地。

    开元十五年(727年),呼罗珊易帅阿什拉斯,河间地区尽叛,苏禄乘势进击,克布哈拉,逐阿拉伯人于阿姆河南,前锋一度攻入呼罗珊。

    开元十八年,呼罗珊再次出兵河中,又被苏禄打败,大食士兵损失一万余人。

    5,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