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建轮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建轮窑 (第2/3页)

加入煤粉,可以缩短烧制时间。

    因为轮窑本身前面的几个窑门就有烘干作用,因此砖坯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凉晒几十天,只需晾晒五六天就好了。

    轮窑相比土窑,大大缩短了制砖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

    安排黄大祥做砖窑厂的厂长,另选一个叫徐志邦的做副厂长,再安排一些班组长,配给200工人、7台搅拌机、10辆手推车做砖坯,30名窑工分三班倒烧窑,安排一个识字的做厂文书,交给他一套工作制度,要求文书每天安排时间对厂里的工人进行制度培训,如有不听安排或者培训不合格的工人,以饿饭的方式进行处罚。

    终于,崇桢元年十一月底,关渡基地狮子山砖窑厂正式运行,日产红砖10万,每天耗煤10吨。

    另外,顾二又让木工专门做了几套制瓦模具,狮子山砖窑厂同时具备了制瓦能力。

    这边砖窑厂建设的很顺利,那边修筑城墙的工作也已完成。

    原来只有300人的时候,预计要6个月才能完工。后来随着难民源源不断的招来,最多时修筑城墙的劳力多达8000人。在难民全部招回基地后,只花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墙的修筑工作。

    修完城墙后,给采石场、石灰窑、伐木队、煤矿、三个农庄各增加20人,以减轻原来的劳动强度。

    基地建设渡过了最初的冲刺阶段,劳动的安排不再以效率为最高目标,而是要张弛有度,让大家感到生活的快乐。

    在难民登记册上,这一次召回的难民里面有不少识字的,还有铁匠、木匠、砖匠、瓦匠、皮匠、银匠、金匠、锡匠、屠夫、厨子等各色匠人,顾二想人尽其用,让关渡城不再象个难民聚居地,而真正象个城市。

    因为现在人手充足,顾二对基地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

    首先是扩充连队。

    趁着这次招来的人比较多,顾二从这批难民中选取了十七至二十岁的小伙600名,组成5个新兵连,在关渡城内划了一块地方作为训练场和营地,由原来的连队对这些新兵进行训练。

    当砖窑厂建设完成后,顾二抽出时间亲自对这批新兵中识字的和训练中表现不错人员进行军官培训,在经过两次入梦之后,完成了最基本的军官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