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古今天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古今天桥 (第2/3页)

喝酒打屁、逛街置办东西、找姑娘谈朋友、探父母尽孝心,反正各有各的忙。

    周一一过,众人收心,该干活喽。

    次日中午。

    天桥德芸社门口。

    一身白衣,干净利索的胡炎,拎着自己的黑色皮箱,在人来人往中快站成了一尊雕塑。

    他今天是一个人坐公交车过来的,因为郭德刚和王慧一早便没在家。

    德芸社现在摊子铺得不小,当家主事的俩口子能有闲?

    昨天,所有人都能歇,郭德刚还得跑津城去录节目。

    想享福,就得先受苦,这世道很公平。

    好在,胡炎不是矫情的人。

    看书,喝茶,练功,半晌午早早吃过午饭出门。

    公交车是慢,但不还可以看看燕京久违的风景么?

    从天桥公交站牌过来,他更是走走停停,左看右瞧。

    天桥的得名,是明朝嘉靖皇帝为了方便祭祀,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汉白玉拱桥,天子走的桥,所以叫“天桥”。

    后来历经风雨,桥没了,名字倒是一直叫着,所以也有“天桥有天无桥”的说法。

    而老燕京口中的天桥,跟桥没多大关系,主要是因为这里能看杂耍玩意儿。

    当然,起初也不繁华,直到有位财东在这里搭了个茶棚,供人歇脚。

    赚了些钱后,又把茶棚扩建成茶馆,取名叫“福海居”。

    只是因为掌柜的姓王行八,大家更喜欢叫它“王八茶馆”。

    茶馆落成,除了歇脚的苦力巴,连遛狗架鸟的闲人也多了,各色江湖艺人追逐人气讨生活,也开始在周边撂明地。

    艺人本身也是最能聚拢人气的存在,又吸引了大量观众往这里凑,天桥最终响了名号。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不但在燕京有名,甚至在全国都声名赫赫。

    燕京天桥、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庙、魔都城隍庙,号称民国时期四大繁华之地。

    当然,现在这里少了杂乱之象,比那会儿讲究得多,但若观察的仔细,还是能从楼间巷尾,看到几分当年的风貌。

    就如眼前,德芸社的这栋两层小楼,便是民国老戏楼改建的。

    改动颇大,不过好歹保留了浓郁的艺术风格,整体味道还在。

    千把来平方,三百个客座!

    就民间园子的规模来讲,算是大的了,作为德芸社的总部所在,也不算辱没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