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罢黜百家、独尊五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七章 罢黜百家、独尊五学 (第3/3页)

说的很好,也把国家需要法度的原因讲述的清清楚楚,最起码,伏念、相夫贤、朱伯已经认同。

    但是,却还是缺少了一个最为主要的内涵。

    那就是成文的法典。

    “仙师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王朝要是没有法度,杀人便不会偿命、偷盗、抢劫、乱象丛生。

    百姓还如何安居乐业?

    王朝又该如何安定?

    大秦曾有商君变法而强势崛起,最终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原。

    朕明白,你们之中,有人还想着六国,想着以前的国仇家恨。

    但是仙师也有言。

    六国只会纷争,一个统一的中原,会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个人的抱负以及个人的仇恨,在国家大义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中原之人的敌人,乃是戎狄。

    是在外而不不在内。”

    嬴政的一番话,对于伏念等人,并没有太大触动。

    国仇家恨已经深埋有一些人的心中,他们会永远认为自己是六国之人,而不是大秦人。

    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生在六国,父母、祖辈都是六国之人。

    这一代人,对于六国的家国情怀,是最深沉的。

    眼见众人毫无波澜,嬴政便直接对伏念道:“伏念,你是儒家之长,也说一说,儒家之学问,如何?”

    伏念:“可。”

    这儒家的学问,那就多了去了。

    而伏念却以孔子之仁政、荀子之儒效为主题,讲述了儒家学问。

    这一讲,便是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时间。

    嬴政很用心地理解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毕竟他以前并未关注过儒家,也因为李斯和大秦以法治国,对儒家有着一些偏见。

    但是,仙师说过,儒家之学算是利大于弊,毕竟以其他几家学问治国,可能不会出现几百年之久的王朝。

    在这之后,自然是墨家和农家。

    “朕有言,要以四家之言治国理政,是因为仙师已言明,儒家教化万民、法家定法度、墨家主工事、农家主农桑、兵家则主战事,也就是对外。

    如此,才可有长治久安之机会。

    而不是以一家独大,又或者百家争鸣,凡是都有主次,这也是规矩。”

    嬴政在听完四家之学问以后,开口说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