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王爷,你咋也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王爷,你咋也败了? (第2/3页)



    想到此,墨九大声道:“王爷莫慌,卑职这就保着您老人家杀出城去。”

    耿仲明听到墨九的话,却苦笑了一声,道:“城门那里堵了,出不去了”

    “城门堵了,这么会堵呢?”墨九不禁大吃一惊。

    耿仲明摇了摇头,显然不愿意再回忆起在城门发生的事情。

    却原来,耿仲明入城后的遭遇,比墨九还要惨上几分。

    ....

    耿仲明自从奉多铎的将令,率众入城之后。便按部就班,分头指派将领去攻占武备库,火药库,粮仓等地。自己则率领中军缓慢的向中央的督师衙门推进。

    一路上虽然偶遇一些抵抗,但也还算顺利。慢慢的前锋部队就已经逼近了督师衙门的正门。

    而督师衙门正门的长街上,也是抵抗最为激烈的地方。部队越靠近督师衙门,大侠的人数也是越多。墨九最初杀的那个和尚,其实就是众多督师衙门正门抵抗军的一个缩影。

    好在前锋也是耿仲明最信任的将领,虽然推进的速度不快,但也称得上稳扎稳打。

    更让耿仲明欣慰的是,其他路的将领也是捷报频传。一会攻打武库的将领传来消息,说击溃敌军数千,得首级五百。敌军虽然援军不断,但我军作战勇猛,定不负王爷重望。

    又一会粮仓那边也传来消息,说击溃敌军万人,斩首一千有余。敌军步步为营,负隅顽抗。我军上下同心,锐不可当。攻占粮仓便在弹指之间。

    耿仲明刚开始还挺高兴,甚至还勉励了报信的士卒几句。并将最新战报一起转送给城外的多铎。

    可捷报传着传着就变味了,耿仲明屈指一算,这半天功夫,击溃敌军的总数都快接近一百万了。这尼玛是把全中国的军队都打败了一遍啊,

    你们好意思报道给我,我难道还能拿着这个捷报,转呈给豫亲王么?

    其实耿仲明也知道手下这些汉军的一贯传统。把战绩翻上几十倍甚至百倍也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当年宁远之战之后,袁崇焕大都督写给朝廷的正式报告上说,击溃敌军二十万,毙敌一万八千。但是因为清军有焚烧自己人尸体的习惯,所以最后割得满洲人首级二百多。

    所以击溃、毙敌、斩首这是三个事,不能一起说。有些时候为了鼓舞我方士气,适当的提高一下战绩,这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凡事也都得悠着点啊,差不多少的,我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过去了。可是你们这么报捷的话。再过一会,全国的人口都算上,也不够被你们杀的啊!

    耿仲明等三顺王自打降清以来,颇受优待。崇德七年,八旗汉军整编,虽然三顺王各自划分了旗属。但手下的兵丁人马却没被打散编入汉八旗。

    而且各种辎重待遇也不曾比别人短缺。唯一有些区别的就是战场上计算军功这一点,与满八旗有些不同。

    满八旗在战场上是不需要割人头的,战斗之后由有各级的额真,章京来分配功勋。

    而这些投降来的汉军,计算军功时,重点还是要看一下战场上获得首级多少的。否则按汉军几百年的传统,动辄便声称击溃几万几十万的敌人,清廷要这么计算功劳,分配奖赏。恐怕两天半的时间就破产了。

    耿仲明深知手下这些汉军的德行,看着越来越夸张的捷报,也不再勉励了,甚至把几个报捷最为夸张,奔走频繁的哨探重重的训斥了一番,要他们给个各自的主将带话,尽快拿下目标是正事,不要净搞这些歪门心计。

    然而耿仲明不知道的是,这次他还真的错怪手下的那些将领了。

    与以往的虚报战功相比,今天他手下这些将领的功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