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张半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二十五章 张半仙 (第1/3页)

    中午早早的吃过午饭。

    王海开车,把郭德刚、唐宇送到了天桥德芸社。

    燕京天桥、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庙、魔都城隍庙,号称民国时期四大繁华之地。

    眼前的天桥,自然比那会儿要讲究得多,但依然声名在外。

    德芸社赁下的这栋两层小楼,就是民国老戏楼改建的。

    改动颇大,不过好歹保留了浓郁的艺术风格,整体味道还在。

    千把来平方,三百个客座!

    就民间园子的规模来讲,算是大的了。

    园子大门之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正是由马大师亲题的“德芸社”三个字,很有力道。

    起头的“德”字,少了中间的一横。

    这可不是错别字,而是效仿古法书写的。

    大概以清朝的《康熙字典》分界。

    之前,无一横的属于规范体,有一横的反而是异体字。

    《康熙字典》问世以后,以皇权颠倒了民俗,完全反了过来。

    只不过,书法家们还是以古法书写居多,没理会那个劳什子皇权。

    所以,天桥德芸社,无论是场地,还是门面,都满是传统艺术的氛围。

    唐宇很喜欢这种感觉。

    长衫旗袍,诗书佳人,想来该别有一番味道。

    可能也正是他对传统文化太痴迷,没几个姑娘受得了,才导致他前世今生都孑然一身吧?

    绕前门,到后巷,师徒二人下车。

    从后门进场,发现人已经来了不少。

    除了小一辈的演员,还有老先生也在。

    这里是德芸社自己的场子,是演出的主阵地。

    周一休息,周二到周日每天开下午场和夜晚场。

    下午场是两点到五点,演出三个小时。

    此刻,离开场只剩下个把小时。

    小岳和烧饼正在台前归置桌椅,打扫卫生。

    后台的演员们,有的在化装,有的在对活。

    众人各司其职,前前后后都在忙碌。

    可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个清瘦老头,独自坐在椅子上品茶。

    郭德刚进来,第一眼便瞅到这位老爷子,赶紧恭敬的走过去。

    “张先生,您今儿个怎么过来啦?”

    唐宇一瞧那人,脸上笑了。

    坐在椅子上都能看得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