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大水灾(求收藏、推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章 大水灾(求收藏、推荐... (第3/3页)

泥厂。

    建水泥厂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国要啥没啥,水泥也不例外,因为都是洋货,价格贵得令人指,而且还只有上海、天津等几个沿海大城市有买的。上海那边现在每桶(175公斤)单价1o元,算下来每吨就要57元,这还不算运费。

    这个价格都还是因为这几年卖家多了的原因,19oo年以前甚至买到过2o元一桶。而在欧美,1个银元就可以买两桶水泥,帝国主义真是太娘的黑了。

    文德嗣要搞建设,这水泥的消耗量可不是个小数字。要是都按这个坑爹价格去买,那就是脑壳进水了。文总才不想当这种冤大头,就算钱来得容易,可也不是这种用法嘛。

    水泥厂在前天就投产了,看着忙碌的工人,和堆成小山的水泥桶。锡良很高兴的问道:“星海,这是这座洋灰厂产量多少?”

    “星海”就是文德嗣的表字,上次去见锡良,人家就问起他的表字,文德嗣就随便起了一个。这个表字的含义就是“我的征途是星星的海洋”的意思。

    文德嗣答道:“总督大人,水泥厂目前的产量是每天36o吨,如果按桶算,就是每天2o5o桶……”

    “每天2o5o桶?”锡良先是一惊,然后大笑:“好好好!袁世凯、周学熙等人筹办的启新洋灰公司,产量不过每天7oo桶,你这里是他们的三倍!哈哈哈……”

    文德嗣开始有些纳闷,心想老子的厂产量比别人高,你这么高兴干嘛?

    锡良得意的说道:“建水泥厂,咱们四川虽然没争到第一,但产量却是当之无愧第一。而且,启新公司要明年才能投产,现在中国的本土洋灰,就只有咱们四川能生产了……袁慰亭、周学熙都是洋务老手,这次却落在四川后面了……”

    听到这里,文德嗣总算明白总督大人为啥这么开心了,原来这也能和政绩挂钩啊,我靠。好吧,还有比赢了袁世凯的原因。

    要说能力,锡良在清末督抚里面,也是能排进前五的人物。他也很想做出一番事业,但四川那凄惨的工业基础和坑爹的交通,根本不可能和湖北、直隶这些地方比,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尤其是他的人面没有袁世凯那么广,手下没有擅长洋务,熟悉现代工业的人。现在终于有了文德嗣这个洋务人才,还在水泥工业走到了袁世凯前面,他自然是开心了。

    与兴奋的锡良不同,文德嗣对这个水泥厂实在没啥感觉。每天36o吨的产量实在太低了,要放在后世,也就是个乡镇企业的水平,是属于被强制“关停并转”的对象。

    当然比起乡镇企业,这个水泥厂至少在环保上做得比较好。在23世纪,环保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办厂要考虑环保,几乎成了一种本能。文德嗣也不例外,即使这个小水泥厂,他也竭尽所能的安装了除尘器和消音器,修了隔音墙。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废气,现在还没办法,只能等一段时间,再安装回收系统。

    接下来,锡良又参观了附近的星科砖瓦厂,这也是在原来的砖瓦作坊基础上彻底改造的机械化砖瓦厂,同样是出于环保考虑,这里的产品不是当时常见的粘土实心砖,而是后世流行的页岩砖和煤矸石砖,两种原料在隆昌都很丰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