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6章 救国之物(第一更,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6章 救国之物(第一更,求订阅) (第2/3页)

南等地区宣传红薯的好处,劝当地的百姓种植红薯。最终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推扩,红薯才成为除了麦子、稻米、玉米外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而现在,施奕文要做的就是借着眼下的这个机会,把红薯推广到各地,把几百年的过程的缩短一下。

    “回陛下,红薯原产于海外,是臣从自吕宋带到北港,目前在北港以及福建的一些地方也有百姓种植,红薯产量高,且耐旱涝,每亩产量甚至可达万斤……”

    施奕文倒是毫不客气的把“引进红薯”的功劳给抢了,功劳嘛……总是不嫌多的。

    还边还不等施奕文说完,那边顾秉谦就惊讶道,

    “亩产万斤,这怎么可能!”

    亩产万斤!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惊讶的睁大眼睛,毕竟,这会即便是江南精耕细作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三四石,也就是三四百斤。至于北方,高梁也好,小米顶多也就是一石半的产量。

    别说是在天启年间,这是个天文数字,那怕就是二十一世纪,这个产量也是很吓人的。

    可这是事实啊!

    甚至在清代《金薯传习录》的记载中,也特别强调它的产量极高,“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当然了,这难免有些夸张,但它的产量很高却是事实。

    “施大人,这,这,亩产万斤,口出狂言可是欺君啊!”

    听他这么说,施奕文都懒得理他,口出狂言就是欺君了,什么道理啊,当然了,亩产万余斤不过只是夸张,当然了,施奕文的红薯是从超市里拿来品种,它的产量更高,万斤不过是正常的亩产量,但那是在化肥加成的前提下,没有化肥的话,五六千斤应该没问题的。

    “黄尚书,你是福建人,可曾听说过这个亩产万斤的红薯?”

    被问到黄克瓒一听,便摇头说道。

    “不瞒陈大人,我已经离乡多年,兴许是这几年刚引进的。”

    听着黄克瓒一口福建官话,施奕文只是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