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春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四十九章:春闱 (第1/3页)

    科举考试,是古代帝王用来笼络天下士子的最基本,也是最厉害的手段。运用这一手段最纯熟的,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了。历史中记载了赵匡胤是这样笼络人才的:宋朝开国不久,他给礼部下了道圣旨,命他们整理近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统计一下,看历经15次考试全部终场还没考中的究竟有多少人。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浦为首共计一百零六人的名字。赵匡胤大笔一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这就是所谓宋朝的“恩科进士”,虽然比不了常规的进士,但可以把其他国家的举子当成自己的士子,这份心胸,着实开阔。

    而大顺朝的恩科,是不同的意思。大顺三年一次科举取士,这是常科。额外增加的春闱或秋闱,就叫恩科。

    不论是在哪个时空,进士科、明经科都是大热门。中进士者日后仕途非常乐观,往往能爬到宰辅的高位,及第明经的前途要坎坷得多,最终能做到高官的人寥若晨星。其他各小科一看就知道,即使考中,也不过终生是个小业务官,很难掌握到权力。

    陆承启决意要改变这个局面,有能力的人,不论出身是进士,还是明经,抑或者是五经、三史、三礼、三传、明法、明字等科,只要有能力,高官厚禄不是问题。但前提是,你的秉性要好,要为百姓着想,不能以个人、朋党利益为重。有缺点,陆承启不怕。当朝尚书,哪一个没有缺点?礼部尚书贪财好色、吏部、户部、刑部尚书好名、工部尚书贪求安稳、兵部尚书油滑。但陆承启还是用,不仅用了,还重用。因为他们都是有才干的,有了缺点反而更容易掌控。人非圣贤,谁能完美?

    大顺朝也还是太忌惮武将了,其实有一些武将不仅武略精通,文韬也很不错。陆承启对埋没人才的做法,实在有些痛心。他在暗中默默的筹划着武举,等待成熟的时机,提将出来。

    可现在国家的重心,都在春闱之上,科举考试,乃是一国之重。入冬以来,长安城中客栈人满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