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七十四章 平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七十四章 平定 (第3/3页)

染上了浓重的血腥味。

    参与反抗的豪强、大族,超过10岁的男丁全部逮捕,等待接下来的审判。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也不是请客吃饭。

    人革联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了27名战兵,还丢失了3支步枪、1支霰弹枪和5颗手榴弹。

    面对这种豪强大族势力强劲的地区,人革联遇到的抵抗也前所未有的强烈。

    但是在枪炮之下,他们都是纸老虎。

    随着吴州城被平定,这标志着人革联发动的“北太湖战役”,正式落下帷幕,成功吞并了剩下的半个吴郡,和一整个毗陵郡。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新占区域要进行全面改革,而那些已经知道人革联到来的地主豪强,正在想尽办法逃离,向毗陵郡西面的丹阳郡、北面的江都郡大规模逃亡。

    哪怕丹阳郡是起义军乐伯通的地盘,江都郡有李子通的威胁,他们都甘愿过去。

    毕竟起义军也要人口和豪强的支持,至少不会像人革联那样“赶尽杀绝”。

    当然,可以逃走的终究是少部分。

    毕竟长江分舰队、游击分舰队,在长江和大运河巡逻,他们只能趁着现在这个小空窗期,在晚上的夜色掩护下,冒险渡江去江都和丹阳。

    一时间,新占区域的牢房里面人满为患。

    白玉楼看着手上的汇报文档,江东世家中的陆、顾、朱、周、张、沈等,被捕人数非常庞大。

    比如沈法兴的沈氏一族,在吴郡和乌程等地盘根错节,人口有八千多人。

    其他各家少则几千人口,多的有近两万人口。

    对于这些人口,白玉楼并没有一刀切,大族之中可不是家家都是地主豪强,内部也存在严酷的等级制度和压迫。

    其中每一个氏族情况,宗家大概就几百人,剩下的都是为了讨口饭吃,不得不团结在宗家周围。

    南方开发的核心力量,其实就是氏族,毕竟他们要跟原住民争斗,也要和其他家族斗,还要和后来的中原移民斗。

    这种情况,早期没有官方力量带头,只能团结氏族内部,不然早就被其他势力吃干抹净了。

    但是这种早期为了生存,而形成的氏族力量,却会随着土地的开发、人口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保守,成为宗家压迫分家的工具。

    比如沈氏一族,就是这种情况。

    当大官的沈法兴,家里面在家族内部就有很大的话语权,普通沈氏子弟不是给宗家干活,就是种宗家的田地。

    别看都是一个姓,但是这种所谓的自己人,坑起自己人来,可不会心慈手软。

    不然大家一开始都是一起过来开发南方,为什么土地最后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上?难道这些土地和自己长脚?

    高利贷、吃绝户、强取豪夺、以势压人之类的事情,在氏族里面同样屡见不鲜。

    白玉楼不会因为一个氏族出了豪强地主,就对整个姓氏的人一网打尽,毕竟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普通人,甚至有同样被压迫的人。

    经过仔细甄别之后,最后被判定为地主豪强的,加上他们的家属,也就几千人而已。

    剩下的人,一部分计划移民到大流求,剩下的全部打散,分配到各个县城和乡村,压制氏族势力卷土重来。

    而白玉楼看完这一次北太湖战役的收获,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农田237万亩左右,人口初步是三十多万,但是根据余杭和会稽两地的经验,将隐户和那些方外之人加上,估计会有50万人口。

    缴获的粮食有121万石,丝麻布匹、铁料铁器、铜器铜钱、盐、金银珠宝之类,数量非常庞大,现在都没有彻底清点出来。

    这些都是都是从世家大族中缴获的,没有动那些平头百姓。

    由此可见,这些家伙搜刮的能力有多么强大。

    当然,这些粮食并不是一年获得的,而是豪族经年累月的积累,很多粮食已经发霉腐烂了,他们也不会拿出了救济平头百姓。

    很多朝代的末年,其实并不是灭亡在天灾之下,而是灭亡在人祸之中。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末年的情况,江南的士族家里面良田万顷,粮食一大堆,甚至连太湖平原都不种植粮食了,改种棉花和养蚕了。

    如果明朝可以充分调动江南的物力,然后将太湖平原该回粮食种植,粮食总产量是可以支撑北方需要的。

    只可惜地主豪强、世家大族的眼里面,皇帝可以换,要我出钱粮,那就是暴君昏君。

    改朝换代只要不影响他们继续作威作福,大不了膝盖一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