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不敢靠近,又拒绝不了(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章 不敢靠近,又拒绝不了(6) (第3/3页)

男子来到竹苑。我已备好了蒸点、凉菜,算是一起吃个简单的工作餐。

    这位男子话不多,看起来很健壮,眼睛很有神,留了个圆寸的发型,穿着藏蓝色的绒质衬衫、灯芯绒直筒裤,与其说是艺术家,更像个高中物理老师,让人感觉很容易交流,没有想象中艺术家身上的疏离感。

    这位男子姓王,单名一个哲字。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是这次书画联展的发起人。他的出发点很单纯,就是觉得书画作品应该展示出来给人看。往深了说,他觉得现在书画已经是社会中的弱势了,已经不被人关注了,大家还是老一套的做事方式,总觉得自己得藏着掖着才有派头,这种思想本身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的主流观念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单纯、直白的初衷,这位艺术家选择在小城最大的商业综合体里举办这次展览,觉得这样声势大!看得人多!但商业综合体的空间每一寸都是给广告预备的,广告位的价格和一般墙面的价格那自然是天壤之别。但这位艺术家并没有重新考虑选址,而是决定向政府的文化基金求助。

    “政府支持作品创作、支持作品传播,但是你选择在商业综合体里举办展览,这其实是属于销售行为的,政府于情于理都没法提供支持。”吴琛说。

    “但是艺术最终是要在市场中流通的,只有在市场中流通,才能叫真正的传播啊。你们想想你们能叫出名子的艺术家,哪个不是因为拍卖价格被你知道的?就连咱们许多国宝,被大众知道也是因为从海外高价购回。不然根本没用,吸引不了眼球。更何况我是举办展览,展览本身就是一种传播,你不能因为我不是在美术馆里办展览就否定展览的性质。”这位王老师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观点,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其实只要不是跟政府要钱,这个事情并不复杂。”吴琛说。

    “那我跟谁要钱办展览?”王哲老师问。

    “您看,那个商业综合体一层几千平米,不算共享空间,一般的层高是八米,展区四周都是五彩斑斓的店铺橱窗,您什么样的画能撑得起那样的场子啊?”吴琛没再直接说钱的事情,转而关心起展览效果来。

    他们一来二去几个回合,吴琛已经把王老师说得颇为动摇了,但似乎由于王哲老师希望展览有点“烟火气息”,而非美术馆体系下那种白墙白底的传统展览,之前又只联系到了商业综合体一家愿意合作,才孤注一掷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