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三五章 巡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三五章 巡视 (第3/3页)

   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扩大规模来延续经济的上升期。

    比如说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气化的运用。

    当本土全部完成电气化之后,那么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会进入到一个饱和期。

    就比如修铁路,当有价值的线路都修好了之后,再继续修的话,就可能要亏本了。

    这个时候就要出现经济危机了。

    但是现在复兴军还有一个缓冲。

    那就是本土完成了建设之后,他可以将这些技术向整个大华夏圈扩散。

    因为董书恒实行了货币一体化,所以这种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分摊给整个大华夏圈。

    而通过移民拓边,可以将这个范围继续扩大。

    至少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大华夏圈内部都不会出现饱和的情况。

    但是前提是这种外向型的发展模式能够持续保持下去。

    最危险的就是本土出现了反对这种普惠发展的苗头。

    要是本土倚仗自己是唯一大国的地位要是去吸整个大华夏圈的血,而自己却不思发展,那样就糟糕了。

    董书恒这个身份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

    他时刻牢记自己现在追求的是所有华人的发展。

    是要将这个民族给发扬光大。

    因此即使是他卸任了总统一职之后,他依然要保持对本土这个最大实体的控制力。

    因此他改变了当初的计划。

    他准备在沪上设置一个常驻的宫城,是为西宫。金城的宫殿称为东宫。

    这样他每年有半年住在本土,半年住在加华。

    能够平衡两块大陆。

    未来人类发展主要是还是在欧亚大陆和阿米利亚大陆。

    只要华人在这两块大陆发展好了,未来主导整个人类发展的还是华人。

    董书恒接下来来到了南洋地区。

    这里的小国,无论是华人小国,还是土着人小国,无一不是欢腾一片。

    这里因为地理的原因,小国林立。

    董书恒也不想将这里整合出一个大国来。

    成立了共同体之后,反而是大国更加难以管理,小国管起来要容易得多。

    还没有担任共主,董书恒就已经感觉到了这些。

    现在的本土,董书恒还没有卸任,就已经开始有人拉帮结派了。

    因为董书恒定下来选择的方案。

    聪明人都已经能够从中看到机会。

    魏玉祥已经从拉达克回来,他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回归中枢。

    他原本人缘就很好,再加上他外戚的身份,很多人都看好他,于是就在他的身边从中枢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另外刘青北在复兴军中做的时间最长,他的身边也有一群人,大都是以前董家的老人。

    大家都知道,左季高是要退了,他这几年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国内的大商人。

    董书恒都有些犹豫,是不是要继续将总统的位置再霸占着,这样至少他能够名正言顺地将复兴军给控制在手中。

    说白了,他还是身居高位的时间太长了。

    高位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疑心病。

    董书恒最后到了加尔各答,会见了次大陆各国的领袖。

    不过他单独见了石达开。

    两人进行了几个小时闭门会谈。

    董书恒访问完次大陆去锡兰岛看望了一下印度洋战区的士兵,然后就启程回国了。

    他原本还准备去波斯和阿曼看看,然后乘坐通到波斯的火车回国去。

    但是没有时间了。

    因为国内正在筹备的复兴十年的庆典就要开始了。

    这次庆典活动,复兴军上下都非常重视。

    准备工作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在筹备了。

    而且这次有很多国家的都会前来观礼。

    当然这里面的国家大都是指欧罗巴国家。

    因为共同体内部的国家肯定是要来的。而除了共同体之外,只有欧罗巴才有正经的国家。

    其他的地方还真没有什么正经的国家了。

    现在的世界上只剩下两个阵营,大华夏圈和欧罗巴。

    阿米利亚可以看做被这两个阵营瓜分。

    米利坚、布西和格里纳达可以算作是欧罗巴阵营。

    剩下的全部都加入了大华夏圈阵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