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起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章 起飞 (第2/3页)

,前三年免息,后两年正常付息,五年之内还清。

    相当于每年还16万本金。

    而这,只是基础条件。

    200多个员工,一个月2万+的工资是硬性开支,如果厂子开始重新生产,原料费、伙食费、电费、水费等等乱七八糟的开支,都是投入。

    想要提高生产效率,还要算上计件费。

    简而言之,如果前期不投入一百来万,根本盘不活厂子。

    如果这家工厂不是难搞,不是烫手山芋,类似的资源,哪会漏到外人手上?

    早就内部消化了。

    不过,陈大光既然敢承包,他自然有几把刷子。

    在承包之前,他对这家厂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排除掉那些尸位素餐之流,厂子还有救。

    就产品质量而言,厂子生产的衬衫,绝对没问题。

    工厂的工人,很多也是熟手。

    之所以卖不动货,一是没有渠道,二是样式太落后。

    都什么年代了?

    还在生产老式的纯棉印花衬衫?

    不仅款式老气,颜色也是老气横秋的样子,蓝色、绿色、白色,全是过时的颜色。

    如果陈大光接手,他第一时间就把那些版型换了。

    女性衬衫就按照香江女明星的那些款式设计,男性按照欧美人的体型设计。

    前者主打国内市场,后者主打海外市场。

    国内市场,陈大年那小子有渠道,大年比陈大光小两岁,两人是同村,先后一块下海。

    作为陈家村下海的先锋,他们关系不错。

    虽然平时很忙,但还是不忘互通有无。

    那小子也是混得风生水起,资产不说百万,五十六万,应该是有的。

    相较而言,大年比他更低调。

    陈大光好歹买了一辆摩托车,那小子买的摩托车从来没有骑回过村里,都是在外面用。

    而国外市场,陈大光自己就有渠道。

    过去这两年,他一直深耕海外渠道,两年下来,英文说得比他上大学时还要6。

    基本能无障碍交流。

    倘若没有渠道,陈大光哪敢随随便便就砸上上百万?

    那些钱,也是一分一毛挣来的!

    在正式承包之前,陈大光还特地回了一趟乌义,向李杰请教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