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一个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一个故事 (第2/3页)

又止。

    南易注意到她的动作,轻笑一声,说道:“算了,想说什么就说。”

    “大叔,我怎么感觉这种操作模式和橙色保险很像,不断招人,把员工和员工家属变成客户,让他们不断自购保单。”

    “哈哈,确实有点像。”

    方氏保险曾经还是橙色保险的股东,对它的情况,南易还是挺了解的,橙色保险的业务模式和方氏保险截然不同,一个相信专政铁拳,有自信让客户吃哑巴亏;一个是拜黄大仙、赌概率,一旦客户出事的概率超过某个点,直接面临亏损,还有骗保、保险员私吞保费等风险,保险并不是很好做。

    本来嘛,眼睛一闭装作看不见橙色保险的业务模式,它爱咋咋地,安心等年底分红就好,只不过后来它什么都干,内部管理层又太过紊乱,风控直接出橙色警报,方氏保险只能撤股,直接退出内地保险领域,玩不起,不玩了。

    “就这样,在这种循环裂变体制下,一传一,十传百,印度几亿的贫民,哪怕一人掏出一块钱,苏伯拉都能筹集到大量资金。

    为了博取贫民客户的信任,苏伯拉将撒哈拉集团称为家族,每一个客户都是他的家人,除了言语上拉近距离的措施,苏伯拉还拿出5000万卢比,资助101对夫妻结婚。另外他还向将近15万贫民发放过食物,把一个好人的角色扮演得非常好。

    到了1997年,撒哈拉集团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卢比,按照当时的汇率,超过10亿美元,为了保证资金流不断,为了有源源不断的东墙涌进来补西墙,苏伯拉一再扩大基金经理的队伍。

    渐渐地,撒哈拉集团的规模越来越恐怖,基金经理达到惊人的百万之巨,他们将苏伯拉奉为神明,整个集团变得极为秩序化、宗教化。

    苏伯拉出现在基金经理面前,总是戴着墨镜、身穿西装搭配白袜,而基金经理在见到他时,要将双手放在胸前,然后说赞美撒哈拉的话。

    撒哈拉集团有了庞大的资金便开始了为所欲为,进军航空业,撒哈拉航空诞生,进军房地产,奢华的安比古酒店横空出世。

    安比古酒店只接待有钱人,虽说是个酒店,但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型游乐场,其内拥有各种与众不同的设施,例如旅馆、主题餐厅、声光喷泉等。

    这些不算什么,苏伯拉更是花费巨资建造我前面说过的撒哈拉城,以及举办了世纪奢华婚礼。”

    南易嘿嘿一笑,“还别说,苏伯拉遇到了印度经济腾飞的好时候,只要规模够大,造成区域化的垄断,闭着眼睛都能挣钱,这也是他的资金盘玩了三十几年没有崩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是货币贬值,以及新客户投入的资金往往是上一批老客户的两倍或以上,最早那一批投资10卢比的客户,都拿到了他们的回报,这就让没入彀的贫民觉得苏伯拉是个讲信誉的人,纷纷上钩,拿到回报的人又拿出全部的积蓄,甚至借一部分外债,重新成为新客户。”

    “所以,苏伯拉就是在玩非法集资?”

    南易没有回答,而是继续把故事往下推进,“奢华婚礼举行过后,就有几份报纸对撒哈拉集团发表了质疑,撒哈拉集团会不会携款而逃,玩一把巨大的杀猪盘?

    消息一出,投资者们便人心惶惶,萌生撤资的想法。

    为了打消投资者的疑虑,苏伯拉就想到了让撒哈拉集团上市,因为想要上市就必须披露自身的财报信息,例如盈利能力、资金来源等等,并且还要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

    这会让公司变得更透明和公开化,显然对苏伯拉不利,但迫于形势压力,苏伯拉在进行一番调整后,让撒哈拉集团内的两个大型母公司上市。

    当然,为了不让公众察觉出撒哈拉的问题,苏伯拉一直在打法律擦边球,刻意隐瞒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苏伯拉这种操作顿时让证交会的人怒了,恁你娘的苏伯拉,你是拿我们当傻子吗?我没搂上漂亮妹妹,我儿子的美国账户也没有钱入账,你就想这么糊弄我们?

    等了几天,证交会的人也没等到苏伯拉认错的诚意,证交会便抨击苏伯拉,称公司的投资者不明,且投资者赎回资金的规则也不明确,要求他尽快整改。

    可能苏伯拉仗着自己的人脉广博,压根不服软,直接强势回应证交会:老子没错,你们没资格说三道四。

    就这样,苏伯拉和证交会公开对抗,他甚至有放出豪言:你们尽管查,我接受考验,只要你们能查出我做过任何一件违法的事,我甘愿被绞死。

    证交会回应:苏伯拉从公共集资,就必须遵守证交会的各项法规。

    苏伯拉再反驳:我并未向公众募集资金,撒哈拉集团是家族企业,投资者也都是我的家人,这是私募,可不是公募。

    这种言辞显然有些牵强,证交会就把事情捅到印度最高法院,传唤苏伯拉,准备在法庭上进行公审。

    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还没有到最坏的那一步,撒哈拉已经是一家庞大的私企,印度政府断然不可能把它一棒子打死,但苏伯拉太嚣张了,他居然敢无视最高法院的传唤,以陪伴92岁老母为借口,拒绝到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