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发酵(十) (第2/3页)
。现在南京的中央政府里面大部分都是这等口音。韦泽之所以想迁都,另外一个理由也是希望能够平衡一下这种南方全面压倒北方的人才局面。全国上下一份卷的统一高考制度的确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平等,不过南方先天就有优势,建国不到二十年,南方出现正规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则有了三十多年。当北方的高中生开始大量考大学的时候,南方大学生都毕业了七八届。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除了靠时间,也得让北方有种归属感。京城设在北方无疑能促进这等归属感的形成。
聊了一会儿建设问题,又谈了谈工作汇报,湖北省的同志就赶紧回去工作。陪同都督逛颐和园的确是个不错的事情,不过哪怕是为了拍马屁,这些同志也得现在赶紧紧张的工作起来。想休闲啥时候都行,就是现在不合适。
李仪芳和韦泽肩并肩在画廊里面一幅幅的图看过去,韦泽没想到自家老婆突然说道:“看着人家胸大,你就和人家多说话。”
“啊?”韦泽没明白自家老婆指的什么。
“我是说和你说话的那个小姑娘。”见韦泽没明白所指,李仪芳不得不再明确一下。
“切?小姑娘?她长相年轻,实际和你差不多吧?”韦泽忍不住笑道。岳涟漪40多岁了,不过长相看着刚30。被自家老婆称其为小姑娘,这未免太搞笑了。
“连人家的年纪都打听了?”李仪芳其实不怀疑韦泽有什么坏心思,不过她就是想和韦泽小小的闹一下。
韦泽无奈的说道:“我见过她,还给她戴过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奖章。岳涟漪是广东人,属于当地最早一批出来工作,还通过中高级学业考试。她最初的时候还是钢筋工,一个小丫头拎着套管掰钢筋,可是不容易。”
“那就是说,你和她很熟么!”李仪芳步步紧逼。
“我和劳动模范都很熟。”韦泽给了自家老婆一个白眼。
看韦泽不喜欢这个话题,李仪芳挽住韦泽的手臂说道:“别生气,和你开个玩笑么。我现在也老了,看到年轻小姑娘们就忍不住羡慕她们。”
“在我这老人家面前自称自己老了,你也真会挑选对象啊。”韦泽当然不会生气,他也和自家老婆逗着玩。
“颐和园不错,不过我更喜欢圆明园。”李仪芳评价着眼前的景色。
听着老婆的话,韦泽心里面很爽。历史上圆明园被烧,现在圆明园只是被抢了些浮财,整个园子倒是完整的保留下来。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有其不凡之处。
“你就好好享受一下圆明园的生活,过几天我们就要去蒙古。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骑着马儿在草原上驰骋。”韦泽告诉老婆后面的行程。想到蒙古大草原,韦泽兴之所至忍不住唱道:“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肥沃的大地好象把浸透了油,良田万亩好像是用黄金铺就。没见过青山滴翠美如画,没见过人在画中闹丰收,没见过绿草茵茵如丝毯,没见过绿丝毯上放马牛,没见过万绿丛中有新村,没见过槟榔树下有竹楼,有竹楼……”
这首歌曲子节奏明快,歌词内容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满满的正能量,即便是21世纪的时候韦泽都很喜欢。在19世纪后半叶蓬勃向上的民朝中,《马儿啊你慢些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小白杨》《驼铃》《敢问路在何方》都是民间大受欢迎的军旅歌曲,至于《歌唱祖国》与《我的祖国》到底谁更适合成为第二国歌,争论闹得很大。
听丈夫心情愉快的唱着,李仪芳也跟着哼唱。两人挽着手臂,在日头西斜的颐和园里面悠哉悠哉的一路走过。满是生活的愉悦。
这些歌曲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在欧洲都引发很大争论。欧洲的文艺界并没有对这些歌曲持批评态度,相反,他们倒是很感慨为何中国能有如此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军旅歌曲。欧洲也不是没有军旅歌曲,那些进行曲节奏的音乐以《马赛曲》为翘首,开头就唱道: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郎。
这种战歌性质的音乐的确能够凝聚人民鼓舞士气,不过和中国的军旅歌曲相比,却显得悲壮有余美好不足。中国的音乐让欧洲同行们对此深为震动。毕竟么,欧洲有情怀歌颂美好国土的大概得是上层,而上层大概是没有兴趣吟唱那些劳动者们都能被感动的美景。他们颂扬的玩意又无法得到下层劳动者的共鸣。只有在国家遭到危机的时候,这两拨人大概才能达成有限的共识。这种共识无疑与死亡和血腥为伴。
就在韦泽和老婆两人手挽着手徜徉在昆明湖畔,看着美丽的风景时。在几万里外的西方,一位肤色黝黑的黑人青年坐在河边的树下,用祖鲁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芋头香两岸……”
旁边矗立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