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仁义之师,杀光一切异族,许清宵的惊天布局 (第2/3页)
群异族番邦,可谓是狼子野心,本来老夫是希望陛下压而不发,先拖延一段时间再说。”
“却不曾想到,蓬儒直接公布消息,逼着朝廷选择,守仁,你有何良策,可以压制一番?”
陈正儒问道。
“有。”
许清宵开口,让陈正儒眼前一亮。
“何策?”
陈正儒继续问道。
“杀光这些异族。”
许清宵淡淡开口,这是他的解决方案。
陈正儒:“......”
说实话,陈正儒一开始还满是期待,可听完许清宵所言后,他的期待全部没了。
杀光异族?
他也想啊,可问题是杀的光吗?
“守仁,莫要打趣。”
陈正儒叹了口气道。
只是许清宵摇了摇头,看向陈正儒道:“陈儒,学生没有开玩笑。”
“这群异族,不过是大魏的附属国,他们敢跳出来,显然做好了准备,而且其他附属国也在观望,一旦大魏不主动一些。”
“只怕惹来的麻烦更大,到时候就不是十二国了,而是百国。”
许清宵如此说道,他还真不是开玩笑,这个麻烦如何解决?
简单,杀光就好,杀到无人敢叫嚣。
可此话一说,陈正儒摇了摇头。
“守仁,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你并不知道,这些附属国,虽然是附属我大魏,但自从靖城之难后,大魏国威损伤极大。”
“这些附属国便开始蠢蠢欲动,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时不时拉拢与联络他们,为的就是想要离间,使我大魏国运不畅。”
“如若大魏真敢率铁骑而战,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也必然会援助他们,到时候北方蛮族也势必卷土重来。”
“一旦如此,那便是全面战争,最可怕的是,大魏内部也不安宁,藩王之乱,迟早会爆发,如若大魏正的全面开战,这群藩王也将会在第一时间兴兵造反。”
“所以,杀不得,也打不得啊。”
陈正儒认真解释,将眼下的局面情势告知许清宵。
不是大魏不想打,而是大魏不能打。
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是,许清宵明白这个道理。
他缓缓起身,随后开口道。
“若不战,便陷入敌人的圈套之中了。”
许清宵如此说道,而陈正儒摇了摇头:“对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从他们发难开始,我等就已经陷入了这个僵局。”
“他们早晚会出手的,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他们急了。”
陈正儒给予回答。
“那,陈儒的意思是?”
许清宵问道。
“不战,拖。”
陈正儒回答道。
拖?
许清宵稍稍沉默,对于这个办法,许清宵也想过,可以说以目前的情况,拖是最好的。
大魏的的确确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了。
如今水车工程已经开始运行,第一批实验结果马上出现。
大魏商会也井井有条,至少底层的商人赚到了银子,已经吃到了红利,八大商吃了亏,但从其他方面也得到了好处。
大魏的农商,逐渐稳定下来,这是良好的发展形式,持续下去,最快三年,最迟十年,大魏将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只是有些人看不得大魏安稳发展,所以故意发难,想通过这件事情来限制大魏的发展。
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
至于是什么,许清宵不知道罢了。
“恩,拖,拖半年,甚至一年,至少让大魏有时间做好应战准备。”
陈正儒回答道。
“大魏儒报已经将事情宣告出去,如何拖?”
许清宵继续问道。
此话一说,陈正儒沉默了。
的确,大魏儒报将这件事情宣告出去,朝堂就必须要尽快做出抉择,即便是女帝有意拖延。
能拖多久?三天还是五天?
早晚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的。
“我想想办法,此事能压就压,实在压不住,也压下来。”
陈正儒咬着牙说道。
然而许清宵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毕竟眼下的确是一个死局。
十二异族国弹劾自己,想要罢免自己的职位。
大魏肯定不会同意,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现在的作用,更主要的还是,如果大魏答应了,岂不是有损国威?
区区一些番邦小国,竟然敢插手大魏的事?还要求罢免大魏户部侍郎?
你今日要罢免户部侍郎,明日是不是就想罢免大魏丞相?
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发生,损国威之事。
可如若不同意,十二异族国肯定会有后招,大魏的行为,正中他们下怀,这帮人必然会借题发挥,提出脱离大魏的要求。
曾经依靠大魏不知道占了多少便宜,得到过多少援助和赏赐,现在看大魏不行了,就想要抽身而走?
这可能吗?
根本就不可能。
只是大魏又不能出兵,这让陈正儒实实在在有些头疼,也让大魏陷入僵局。
只怕明日上朝,朝堂要闹翻了。
“陈儒,如若真需要罢免许某官职,倒也不是不可以。”
许清宵忽然开口,让陈正儒一愣。
只是很快,陈正儒回答道。
“陛下不可能罢免你的官职,老夫也不会同意的。”
陈正儒如此说道。
但许清宵没有回答,而是取出毛笔,快速在白纸上落字。
写出四个字,许清宵递给陈正儒道。
“陈儒,守仁之言,皆在其中。”
许清宵如此说道,陈正儒接过许清宵手中白纸,扫了一眼,眼神中不由闪过一丝疑惑。
白纸上赫然写着四个字。
‘仁者之师’
这四个字,让陈正儒仿佛想到了什么,又不知道是什么,十分古怪。
可他没有多说,而是看向许清宵道。
“这几日,如若没什么忙的话,去朝堂吧,身为大魏侍郎,你几乎没有上过几次早朝。”
陈正儒留下这句话,便直接离开了。
而等陈正儒离开后,许清宵的目光,不由落在白纸上。
这次异族弹劾,许清宵的确有良策,但这个良策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他方才告知陈正儒,可以罢免自己的官职,这句话并非是气话,也不是妥协,而是他的计。
平乱之计。
只不过,想要让这个计划完美实行开来,需要满足很多因素,一个因素没满足都不行。
再者,许清宵也要拖。
只要时机成熟,他有信心,一举歼灭这些叫嚣的异族国。
弹劾自己对吧?
行,一个个都记下来,不弄死这帮异族国,许清宵还真对不起自己这些布局。
就如此。
转眼之间,便到了翌日清晨。
十二异族国弹劾许清宵之事,传遍了整个京都上下。
百姓们极其愤怒,各大酒楼也纷纷在讨论此事,没有人不觉得愤怒,哪怕是一些曾经并不是很支持许清宵的人,也不由加入了声讨大军中。
原因无他,区区附属国,竟然要让大魏罢免许清宵?
大魏是什么?是上国之上啊,大魏的国事,轮得到你们这帮臭鱼烂虾插手吗?
说句难听的话,你们配吗?
这是百姓们的愤怒。
而各大国公以及列侯武将们,也一个个暴怒了,先不说他们支持许清宵,其次身为武官,听到附属国这样的要求。
上上下下都炸锅了。
这些附属国,当年就是太祖的小弟,一个个被太祖教训的鼻青脸肿,如果不是留着布局,这群异族早就杀光了。
后来看这帮异族这么乖巧,而且一个个如此听话,再加上能够弘扬大魏国威,大家也就忍了,甚至太祖之后,还给予番商优待,援助各种资源,动不动赏赐牛羊马群。
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结果这帮家伙,不但不感恩,现在竟然敢弹劾大魏官员?
谁嗅不出这当中的阴谋啊?谁不知道十二异族国想要做什么啊?
他们知道,所以更加愤怒。
今日朝堂当中,武官屡屡开口,想要谏言,讨论此事,但都被陈正儒给压下去了,女帝也丝毫没有提起此事的意愿。
以致于这些武官一个个心里窝火,退了朝会后,把各家儿子吊起来抽了一顿,以泻心头之怒。
但又一连过了四五日。
朝堂之上,压根就没提这事,女帝似乎故意不提,想要强行压下此事,而京都依旧有人在讨论这件事情,但很快又被一股力量给压下来了。
不允许京都讨论此事。
可人的嘴怎可能堵住?
京都不让讨论,事情也早就传开来了。
五日内,大魏上上下下都听说了这件事情,民间谣言四起,大致意思就是,许清宵为人狂妄嚣张,以致于异族国大怒,难以咽下这口气。
所以才会书写奏折弹劾许清宵。
虽然有这种谣言,可百姓们压根就不信啊。
以往,许清宵的民望很高,除京都之外,许多郡府百姓也都知道许清宵这号人物,对许清宵还是颇有好感。
换句话来说,许清宵的路人缘还算不错。
而这一次,纵有谣言四起,可无论如何有一件事不可否认,那就是附属国插手大魏内政,这谁忍得了?
大魏百姓最起码还是有血性的,这是民族国家的荣耀感。
七次北伐是输了,可大魏的骨气没有消失,甚至还耿耿于怀记着这件事情。
自然而然,明白此事后,民间百姓直接炸毛了,各种谩骂这些异族国不是东西。
哪怕讨厌许清宵又能如何?许清宵是好是坏,由大魏百姓来说,再怎么也轮不到外人说吧?
所以,民间的态度几乎一致,就是支持许清宵,抵制十二异族国。
可朝堂上迟迟不提此事,以致于民间百姓都有些好奇,不明白女帝到底作什么打算。
又是如此。
五日之后。
自大魏儒报刊登十二异族国弹劾许清宵之事,已经过了十天,这十天内,女帝对此事充耳不闻,任凭武官如何去提,都被其他事情给压住了。
民间有怨言,毕竟百姓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已经开始谩骂朝廷了,大概意思就是,人家都骑脸了,大魏竟然无动于衷。
这些武官是不是被打断了脊梁骨?
武官们知道民间怨言后,一个个气得暴跳如雷,他们不可能找百姓麻烦,只能自己从自己身上发泄了。
武官们是知道这背后藏着什么事情,可他们理解但忍不了啊。
这一日,终于有武官出面,强行提起此事,但陈正儒依旧将此事压下,想要如之前一般拖延。
可这一次,兵部侍郎直接破口大骂陈正儒,将民间百姓之怨言说出,试图将此事闹大来,逼着皇帝给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