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汉城传来激烈的枪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汉城传来激烈的枪声 (第2/3页)

还在不断的和剩下的日军死磕着。日本人在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的情况下还是不投降,让天津卫的民兵和警察非常的头痛。

    在后来很多年的历史学家们为当时的日本军队翻案了,当时的天津卫守军根本就没有给日本军队以合适的投降方式。这些日本的军队根本就不敢投降,他们都认为投降就是个死。

    所以这些日本士兵根本就不敢投降,所以只能在天津卫狭小的地方无奈的反抗着。抱着必死的决心,这使得天津的守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是当青龙号战列舰和勇远号铁甲舰来到的时候,这些日本军队的末日就到了。所有的炮火在天津海港的沿线覆盖,无论躲在哪里的日本军队都是没有办法躲过海军的巨炮的打击。

    这时在在天津卫警卫部队方向升起了三颗黄色的信号弹,青龙号战列舰在这时打出了三发红色的信号弹。在十五分钟后,青龙号战列舰已经倾泻完了所有的炮弹。

    这时青龙号战列舰上空中升起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绿色的信号弹升起来之后,在陆地上的天津卫守军开始了最后的进攻。这时的日本军队已经几乎没有了什么反抗的枪声了。

    整个战役在最后的时刻,华夏帝国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战俘。就连一个重伤的日本俘虏都没有了,这时异常非常奇怪的战争,但是这非常的符合日本人的文化。

    青龙号战列舰和勇远号战列舰在天津港补充了弹药和补给,海军件事没有时间休假了,战争还没有结束呢!包括现在华夏帝国的百姓对整个海军的憎恨和爱戴,在这个时刻都没有时间理会。

    在青龙号战列舰和勇远号铁甲舰靠岸之后,天津卫特首盛宣怀马上派出了亲信卫队,在海军的补给仓库调运物资,两艘战舰靠岸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了就离开了天津卫港口。

    这时在海上的日本船只,大部分已经沉没了。还有少许的船只漂浮着,但是内心充满了怨恨的海军士兵,在战舰上仔细的搜寻着,海中凡是有任何生命的迹象都不放过。一动扳机,数百颗重机枪的子弹就打到了海水中。

    两艘战舰驶出这片海域的时候,海面上出了星星点点的火光以外,在没有任何其他的声音或者活着的东西了。随着海面上的安全,原本藏在了天津卫内河的船只都出来了。

    天津卫有九条河,几乎每条河都是通往渤海的,这时还没有太多的重工业的污染,所以在河水中的螃蟹还是很多的,现在天津卫的螃蟹的价格比大米要便宜。

    这些冲出来的帝国的炮艇,鱼雷艇,武警部队的缉私船都开足了马力,寻找着可以立战功的机会。现在的华夏帝国的百姓才开始逐步的消化着海军胜利的消息。

    因为事情实在是太过曲折了,日本人的算计实在是让海军错手不及,面对两难的选择,帝国的海军最后赢得了胜利。虽然胜利的代价是整个帝国对海军的不信任。

    为了消除帝国海军心中的愤恨,李鸿章在威海卫下令,要轰炸东京。

    光明二年,1895年4月15日中午时分,青龙号战列舰和勇远号铁甲舰在渤海海峡的中间地带等待着,其他战舰的到来。

    下午15时,定远号铁甲舰带领着信远号,义远号两艘铁甲舰,一共三艘铁甲舰来到了中央旗舰的后面。这时邓世昌的定远号铁甲舰自觉的降下了旗舰指挥旗帜,升起了蓝色红色升龙的海军战旗。

    大越在16时,玄武号战列舰带领着,仁远号铁甲舰,济远号巡洋舰,靖远号巡洋舰四艘战舰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刘步蟾的视线中。看到这些战舰,刘步蟾的心中终于有了着落了。

    这四首战舰在连云港补充了燃煤,但是还没有补充弹药。只要到了威海卫海军基地之后就可以补充弹药了。因为贾中山知道现在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就走的慢了一点,因为现在的华夏帝国的海域,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华夏帝国的海军了。平远号巡洋舰和致远号巡洋舰的官兵也没有休假的机会。

    他们在连云港下船后,就接到了海军司令部李鸿章的命令,出重伤者外,其他的士兵马上到上海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两地的新型铁甲舰已经下水了。

    三个月后,叶复沙指挥的平远号战舰,从原来的排水量只有2100吨的巡洋舰,升级为排水量8100吨的铁甲舰。至此华夏帝国主力战舰“平远号!”在广州重生!

    夏威山指挥的致远号战舰,同样由原来排水量只有2300吨的巡洋舰,升级为排水量在8100吨的铁甲舰。至此华夏帝国主力战舰“致远号!”在上海重生!

    光明二年,1895年4月15日,傍晚17时许,华夏帝国两艘战列舰在渤海海峡相会。两艘都在一样排水量的姊妹战舰,相向而立!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划,华夏帝国会建成“六六舰队!”

    每个舰队都会有一艘中央旗舰,和青龙号,玄武号战列舰一样排水量的战舰。理论上来讲,现在的玄武号和青龙号都是平级的。但是曹中山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完全是没有办法和这个海军的大佬相比的。

    来到了青龙号战列舰的旁边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