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6章、铁矿石定价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06章、铁矿石定价权 (第3/3页)

口国,而经济下滑后,自然需求大幅度减少。

    此时,华国的基建狂潮刚起步,海量需求尚未释放出来。因而1999年是国际铁矿石下跌最多的一年,达到了11%。

    但马由从前世资料中获悉,未来几年,因华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缺少优质铁矿,转向大量进口,按道理推销产品的卖家,居然霸道地掌控了定价权,使铁矿石价格一路狂奔,让华国的钢铁企业苦不堪言。

    这里面有资本的恶意操纵,当然也有华国企业自身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和经验等问题。让别人钻了空子各个击破,最终被他人牵着鼻子走。

    2003年底,倭国新日铁主导了2004年的铁矿石谈判,率先与澳洲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18.6%涨幅的首发价格。

    2005年2月,新日铁分别与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敲定了71.5%的涨幅,这是谈判历史上涨价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必和必拓公司要求补偿运费差价。

    2006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异常艰难,历经7个多月,最终巴西淡水河谷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敲定19%的涨幅,高于市场预期。

    2007年,华企与淡水河谷谈判,以涨价9.55%获得首发价,这是华国钢铁企业首次确定国家铁矿石价格,但还是未能抑制价格上涨的趋势。

    2008年,新日铁与淡水河谷达成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的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矿涨71%。同时,力拓公司对亚洲钢厂出售铁矿石时征收海运费,用到岸价(cif)取代了离岸价(fob),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品种同涨幅”和“离岸价”原则被打破。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铁矿石呈现供大于求的局势。新日铁与力拓集团达成降价32.94%的协议。华国与澳大利亚的fmg公司进行谈判以改变局面,并最终以fmg公司的毁约结束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

    2010年,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均弃用年度铁矿石定价机制,从第二季度开始使用更加灵活的指数定价机制。同年,淡水河谷表示,不再宣布定价,并与全部客户达成协议,建立铁矿石季度价格机制,并以华国现货市场价格指数为基准。

    至此,“长协”定价机制彻底瓦解。

    ……

    总之,未来20年,除金融危机导致铁矿石价格下跌外,居然都是无道理地暴涨,从去年不到20米元每吨,一直涨到150米元。侵吞了本属于全球第一钢产量华国钢业的绝大部分利润。

    马由要利用好这两年铁矿石低迷窗口期,通过一波大采购,确立蓝星矿业在铁矿石定价权方面的地位。

    凭蓝星集团的实力,将来不会被裹挟加入淡水、必和必拓等巨头的矿业联盟,来坑自己祖国的钢企。甚至,他还要利用手中的资源,打压一些依托华国经济发展发大财,却回头又充当米国马前卒的某些国家经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