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朝廷大点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00章:朝廷大点兵 (第3/3页)



    “你不知道自个儿行情有多好……”

    周大福苦劝弟弟回心转意,“你现在当了哨官,每月银子好几两的……就在你回家前的几天,不少人托媒婆过来跟你说亲呢!”

    “就连过去咱家认识的秀才,也有意把女儿嫁给你!”

    周六福气了,“秀才算什么?他穷酸了这么久,五十来岁才成了秀才!”

    “我在军营里也读过书,先生夸过我好几次,难道还比不上他?”

    “我想娶谁当老婆就娶谁!用得着媒婆给我说亲?”

    周家父子被久经战场的周六福气势一慑,不敢多说,但还是坚持一个观点,“打仗太危险了。”

    “每次你消息断了,我都得天天给祖宗烧香,保佑你平安无事……现在好不容易全手全脚回来,何至于再去西北?”

    周六福不以为然,“这有什么怕的?”

    “蒙古人根本没传说中的厉害,现在我入了排枪队,几轮过去就能把人给毙的差不多了,活下来的差不多也去了辽东修路。”

    “今年能够回来,说到底还是北边被打服气了,没人闹腾自然就少了战事……”

    排枪队的齐射加上竹节炮的火力覆盖,都快给蒙古人打出心理阴影了。

    毕竟蒙古打仗最倚仗的就是骑兵冲击和射箭,但这反而给射击范围更广更远的火炮提供了良好的目标。

    还没等蒙古人跑过来呢,就先有炮弹飞到头上,把他们打成一片。

    更离谱的是,现在排枪队还慢慢装上了刺刀,一旦有骑兵穿越火线来到跟前,也能有几十把刀递过去,跟人掏心掏肺一下。

    所以打仗有什么难的?

    听指挥官号令,放枪捅人就好了。

    特别是在北边待久了,看着一些蒙古牧民那穷酸落魄的样子,周六福更加看不起对方了。

    又穷又不经打,也就是皇帝心善仁德,准许他们入大宁城打工,给人留一条活路。

    “要我看,蒙古最好的就是他们的羊毛了!”

    周六福吃掉桌上的最后一块肉,拍板说道,“反正我还要立功,以后起码得当个把总!”

    当了把总,子女就能入皇帝在两京设立的武校学习了……

    朱见济为了发掘军队潜力,除了在军中广建武会外,还在南北京弄了专业的武校为军官及其子弟提供再教训。

    比起正统年间粗糙设置的武校,乾圣朝版本的显然规矩更全,也更被人重视。

    它的培养目标可是高级士官呢!

    “算了,听你的吧。”

    周老头跟周大福面面相觑,最后说不过这个读了书杀过人的家伙,点头认可了他半月后便出发去西北的事情。

    ——————

    不久后,朱见济下令,命轮换至京城的一些部队,并京营共两万人马,出兵西北,以击鞑靼。

    同时,先行一步的使者又出嘉峪关向关西七卫传旨,让他们配合朝廷动作,分别出兵两千,一块夹击鞑靼。

    不过诏书一去,七卫反应不一。

    其中安定卫中规中矩,先是打报告给宋诚哭穷,自家出不起这么多兵力,如果硬是要参与战事,请求缩减一些人数。

    宋诚考虑到安定卫近甘肃而远鞑靼,家底的确不出众,而且跟人勾结的几率较低,从景泰朝开始就频繁进贡,态度较好。

    在劫掠西北边民一事上,安定卫的出场也比较少,便好声好气的跟来传话的人讲,“此天子旨意,不是我能决定的。”

    “若是人马实在不够,自可让安定王凑些粮草,驱些奴仆,以为补偿……到时陛下问起,本将也可为之解释。”

    阿端卫随后也跑来哭穷。

    比起安定卫,他们哭的更加真情实感。

    “洪熙之时,我等先辈于曲先酋所迫,部落离散……到宣德六年,才有真只罕率所部还居帖儿谷旧地,如今尚未恢复,如何能出两千之众?”

    宋诚斥责,“你们被曲先卫胁迫,无非是当年受邀与曲先酋散即思劫朝使,之后不敢还居故地受朝廷谴责罢了!”

    “如今天子下旨,正是要看尔等诚意,是否能够将功补过!”

    “这事不要问本将军,自己下去想办法!不然等朝廷两万大军一到,加上甘肃便有近十万之众,到时候你们哭哑嗓子又能如何?”

    阿端卫的使者被吓住了。

    本来看安定卫哭穷成功,以为自己也能继续摸鱼,谁知道看这甘肃总兵的样子,大明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必须回去跟首领真只罕好好商议才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