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太子对金濂交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五章:太子对金濂交心 (第2/3页)

,眼下只简单说了两句,就让自己家人退下。

    房间里只留下了自己和朱见济两个人。

    “太子……”

    金濂本想起身行礼,但被朱见济拦下。

    于是他只能对着朱见济有气无力的笑笑,“老臣受身体所限,无法尽君臣之礼了。”

    “老尚书不必如此。”

    朱见济主动走过去,坐上金濂卧榻旁边的小凳子,拉住金濂苍老到只剩下皮包骨的手,小脸上全是感动,“眼下不讲君臣,只论前辈后生的关系。”

    “你为大明尽忠几十年,孤哪里忍心继续要求你什么?”

    “那殿下又有何话想对老臣说?今日一过,只怕再无机会了。”金濂虚弱的说道。

    朱见济的确也想对着金濂说一声自己在大明财政问题上的看法。

    他这次过来,本就想让金濂没有遗憾。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户部尚书,金濂为了给大明朝搂钱,已经费尽心力了。

    于是朱见济把自己建皇庄,并且在日后谋划开海的事情说了。

    金濂只是默默听着。

    其实他在听到小太子想改革田制,做到“人尽衣食”的时候,还觉得这位虽然天纵奇才,但到底是个小孩子,有些天真。

    天底下的田地都被权贵士绅们占据,纵然他是太子,是皇帝,也不能说改就改。

    至于开海,

    其实大明朝的海禁政策一直都有着灵活的执行力度,纸面上说禁止,民间却是有不少巨富海商,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不就在永乐到宣德年间?

    金濂是从那个时间段走过来的人,是不相信朱见济说的,“海洋是个大金矿”。

    但等他听到朱见济指出隔壁的日本就有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南洋和东洋彼岸等地的作物一年三熟并且存在优质种子时,金濂的嘴皮子就动了。

    最后,当朱见济又把话题绕回国内,提出改革中的一大手笔,“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金濂终于瞪大了眼睛。

    “这些都是真的,大明将来一定要开海,教化天下。”朱见济对着金濂诚恳的说道。

    老爷子热泪盈眶。

    “殿下日后,一定会是个圣明之君。”金濂挣扎着撑起上半身,搭着朱见济的胳膊动情说道。

    他时日无多,不想再纠结下去了。

    而且朱见济先是有“太宗托梦”,再有各种超乎寻常的表现,现在更是将海外情景说得那么清楚……

    金濂还有什么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