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我真的喜欢3D (第2/3页)
但真正的历史上,电影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转变之初,不但没有得到喜闻乐见的待遇,还遭到了保守派严厉的抨击和反对。
而这个强烈反对把声音搬上屏幕的保守派代表人物,所有人都认识。查理·卓别林。
对,就是那位世界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作为默片的绝对权威,卓别林当年的影响力有多强大完全可以想象。
而且他不是少数派,代表的是默片时代的艺术家。一直在努力尝试有声片技术的华纳兄弟也一度被这种
“强大”逼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好在,历史总会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抉择。
最终还是以有声片的大获成功,让这次革命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是,卓别林在有声时代之后坚持拍了很久的无声片,而当年和他争雄的喜剧天才巴斯特·基顿,在有声片到来之后就被迅速淘汰了。
第二次技术革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彩色片的过程虽然不像有声片的出场那么备受舆论指责,但诞生过程也是相当的艰难。
在电影诞生之初,电影人就思考如何为电影
“上色”,一开始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直接给每一个底片涂色。这种方法肯定是不科学的,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方法,就是拍摄时选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胶片为一组,同时播放让其投放在屏幕上。
当然效果是一言难尽,就一直没有流行起来。但正是电影人的不断尝试,才有了如今色彩绚丽的彩色电影。
而董熹等人今天想要聊得,正是第三次电影的技术革新:3D。电影技术从2D特效到3D特效,其实也走过了近70年的漫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并不是每一次新特效的诞生都广受欢迎。
3D是电影特效的一种,在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当时以手绘、模型为主导的好来坞眼中,电脑技术无疑是一种作弊行为。
而真正让电脑技术冲出重围的,还是那个男人和他的伟大作品。90年代初期,就使用数字合成技术,完成角色的全部镜头处理。
让业内人士感慨,他将电影技术提前带入了21世纪的《终结者》系列。
97年,开创性的运用动作捕捉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