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抉择(2) (第2/3页)
除了隆美尔只能打英美,不能打苏联的“污蔑”之词,认为他配得上肩膀上的元帅军衔,唯一还需要他证明的是带大兵团的能力,不过,基于该方向脆弱的补给体系,维持5-8万兵力已是极限。
在中部战场上,收拢“难民”也差不多的德军重兵开始发动猛攻,他们的攻势只是迟到但并不会缺席,而且在收拢难民这段时间里,前线同样囤积了不少物资和补给,仅仅4天功夫,各处阵地都取得了突破,分别向前推进了80-150公里不等。
虽然莫洛托夫愤怒地表示德军不遵守协定,破坏和谈默契,但里宾特洛普却嬉皮笑脸地告诉他,至少德国方面已“安排”了将近200万苏联难民,无论如何苏联至少要释放2万战俘才算得上履行协议。
经过激烈争论,斯大林下达了“放人”的命令,从8月13日开始,红军陆续释放战俘,一开始全是身体有残疾或患有各种疾病的俘虏,再加上长期的粮食缺乏与折磨,很多人被送回来时都奄奄一息,还有一些则因为兴奋过度而稀里糊涂送了命。不过大多数人在饱受折磨之后至少捡回了一条性命。
一开始释放的人群中还混有很多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战俘,到8月16日,最后几批释放的几乎全部都是,据他们说,战俘营可能还有4-5万轴心官兵。所有目睹该场景的德军士兵无不咬牙切齿,虽然报复苏联战俘这种事很少,但很多人下定决心,今后与红军作战绝不能当俘虏,必须死战到底!
双方借口都是人道主义,但苏德之间不同寻常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高度关注,美国驻苏联大使为此质询了苏方意见,莫洛托夫回答道:“很简单,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俘虏,与其让他们白白饿死最后成为我们的罪证,还不如将他们交还给德国人,顺便也能加重他们的负担。贵国如果有心,是否可以加大红十字会有关的物资援助?我可以将其用在德国俘虏上。”
美国人被挤兑得说不出话来。
除战俘放还的默契外,红军开始选择从列宁格勒撤退人员,德军罕见地没有进行攻击,任由苏方组织撤退。这背后是斯大林和政-治局高层充分讨论后的决定,由于总参谋部一再要求缩减列宁格勒方向的兵力用于中部战场,那列宁格勒就不能再守。考虑到列宁格勒民众是布尔什维克坚定的支持者同时该城又拥有重要地位,直接划给德方影响太过于恶劣,苏德双方在整体媾和协议尚不能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先就列宁格勒的一归属问题达成了局部协议:
红军撤退并把民众带走,但造成的态势并不是主动让出,而是任由德军夺取。苏方表示不破坏城市设施,但要求在撤退过程中中央战场方向保持稳定,柏林方面经过认真思考,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嘀笑皆非的默契仗,双方默契停火时间是8月30日,8月31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