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物资(上) (第2/3页)
物资发放就是惠而不费的举动。
另一件让霍夫曼异常高兴的事是中东地区第一船伊拉克原油终于在今天上午运出了。为运输这一船原油颇费了一番脑筋,原油先从摩苏尔装车,然后经铁路一直运到亚历山大港,总体线路长达1600公里,一趟火车一次只能装运1500吨,而在路上需要耗费2天(往返4天),足足发了7趟列车才凑足第一艘油轮。其余两个港口缴获的油轮已全部在回国路上,大约月底前能到国内。
施佩尔迅速调集国内火车运输管理专家去中东计算,经过实地考察后如果认为不考虑经济因素,一天石油运载量最大只能达到1万吨,如果再考虑运兵和正常输送,这数字只有一半甚至更少。
因此,他皱着眉头汇报道:“最经济的办法是从摩苏尔建设输油管道直通黎巴嫩的贝鲁特,然后运输船从贝鲁特出发运抵克罗地亚后再送回国内,这个做法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十五分之一,哪怕算上建设费用,也不到十分之一,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耗费大量钢管、人工和时间;另一个办法是利用大型油船从巴士拉或阿巴丹装船,然后走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航线再到克罗地亚,这种做法的成本大约是铁路运输的八分之一,且不用等待修筑时间,问题在于不够安全,如英国人出动飞机轰炸巴士拉或阿巴丹,或者轰炸波斯湾上的轮船,我们损失就大了。此外,地中海马耳他这颗钉子非常危险,现在英国人没什么实力,一旦他们喘过气来就不好说了。”
霍夫曼知道这条足有上万公里的航线是战后欧洲获得原油供应的主要运输路线,问题是战后的油轮越造越大,10万吨级以上的船比比皆是,现在油轮还处于几万吨的水平,3万吨的油轮就属于大型了,装运起来颇为麻烦,而且现在也根本腾不出手来建造大型油轮。
他最后拍板道:“双管齐下!输油管道让法国人、荷兰人、比利时人生产,苦力嘛――让犹太人和波兰战俘来干,再通过伊拉克政府雇佣一些当地工人,我们用武器和伊拉克人换就行;至于第二条,在管道未建成之前,暂时通过油轮运输。马耳他的事你不要担心,下一步就会是我们的目标。我关心的是原油供应问题现在算解决了没有?”
“只能说基本解决。”施佩尔说道,“专家们经过评估,认为现有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年度产油量可稳定在600万吨左右,随着修复工程的推进,明年可上升到800万吨以上。我原预估本年度从7月份开始会有500万吨缺口,现在这缺口能补上了。利比亚方面的石油勘探也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发现了几口高产油井――需要一年半建设周期,也就是最快到1944年7月开始可提供200-300万吨原油,这有助于填补1944年可能出现的缺口。”
霍夫曼露出了失望之色:“我原以为原油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