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青岛惨败的梦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章 青岛惨败的梦想 (第2/3页)

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可是人家现在混的是风生水起,而自己在大上海混的还是穷困潦倒,遭人白眼冷漠。

    如此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天亮,生子定下决心,一定要离开上海到外面闯闯,可是去哪呢,想了很久也没有一点头绪,最后决定先到城隍庙去求求签,希望城隍老爷能够给自己指点迷津。

    城隍庙香火很旺,善男信女拎着瓜果祭品,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生子抢了一个头香,虔诚的跪拜,愿城隍老爷保佑自己兴旺发达,多多赚钱,生活平安,这类的愿望,随后在庙里参观溜达,不经意间在庙门口遇到一位算命老先生。

    生子走上前问了问自己的前程,老先生摇了摇签筒,让他抽了个签,接过去看了看,沉默了一会,突然眼前一亮,告诉杜月笙。

    :你只要往东北方向去,就会得到贵人相助,之后便能发达富贵,前途不可限量。

    杜月笙听完以后非常开心,立即掏出一块银元塞给老先生,一路扬长而去,回到家里,又陷入了迷茫,老先生虽然告诉自己的福地在东北方向,但是到底在东北方向的那个地方,最后思来想去终于认定,没错,那地方一定就是青岛方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因为青岛就坐落于上海的东北方。

    关掉自己的水果摊,打定主意,连夜买了一张船票,说走就走。

    第二天生子背着包袱,登上了船,往青岛闯荡,在当时青岛早已经正式沦为德国殖民地,德国为了将青岛建成模范租界,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短短的几年间内,青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厂很多,商铺很多,洋楼也很多,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拉黄包车的吆喝声,汽车的鸣笛声,热闹非凡,真和大上海差不到哪里去。

    街上有短褂长衫的黄种人,也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和上海滩的十里洋场相比,这里更有着怡美香艳,多了几分典雅和雍容色彩。

    生子下船以后,被眼前的这片繁华景象给深深的迷住了,心里庆幸自己来对了地方,可以大展拳脚了。

    阿二正笑容可掬的赶来码头迎接,老朋友见面当然有许多聊不完的话,不过俩人也没聊几句,急忙就带着他前往木行,引荐给老板,也算是给老朋友介绍一份能赚钱的工作,每个月也好攒点生活费。

    来到木行,老板见生子眉清目秀,反应灵敏,又能说会道,就决定让他留下来做木行伙计,工作主要就是向客户推销家具,出售木材一类,每个月有几块大洋的收入,虽然薪水不是很多,但已经很满足了,许多感谢的话说不出来,只好默默地记在心中。

    十多岁就开始为了生活东奔西跑,常年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不仅会察言观色,再加上头脑灵活,嘴皮子利索,生子很快就给木行接来了许多生意,一单又一单,老板是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开始让生子负责木行里面的很多大小事情。

    而然老板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器重的小伙子,不久之后竟干了一件十分出格的事情,不仅在众人面前让自己丢尽脸面,甚至没脸见人。

    木行老板先后纳了八房姨太太,八姨太很年轻,年方二十五六岁,风韵迷人,偶尔也会唱唱京戏,因此深得老板宠爱,八姨太正当芳年,木行老板却已经逐渐步入老年,再加上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妻妾寂寞,也怨不得姨太太们生出排遣寂寞的心思。

    八姨太听说木行新来了一位小伙计,很能吃苦,便一直很想见见这位未曾谋面的年轻人,一个星期过后,木行接了十万大洋的单子,老板在公馆里设宴款待所有员工,其实就是简单表彰一下劳模员工,请干活的工人吃吃饭,开个小型的茶话会。

    在路上阿二一直告诫杜月笙,到了公馆千万要注意说话方式,不仅有咱木行的工人,还有老板的许多富商朋友,不要做对人失礼的事,要少说话,多聆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插嘴。

    来到公馆之后,生子看见年轻貌美的八姨太,把老朋友的再三忠告给抛脑后去了,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八姨太,八姨太也是出于礼貌,眼神含情脉脉,时不时的也瞟着他,完了,心动了,这难道就是心动的感觉吗,是要恋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