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枭雄出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枭雄出世 (第2/3页)

馆内当过跑堂伙计,天天不是被掌柜骂,要么就是遭前来喝茶的客人故意刁难一番,每个月累死累活也赚不出半缸米,基本上和讨饭没什么区别。

    后来跟随同乡前往浦西发展,在浦西码头找了一份工作,做重苦力工人,等稍微有了一点积蓄以后便和同乡开起一家米店经营,店铺拢共五平方,简简单单搭建几块破旧木板,可当做临时柜台。

    凡事皆有利弊,如果夏天到了粮食不及时出售,在粮仓多放几天就会生蛆发臭,淘也淘不干净,原因就是米店通风不好,再加上阴暗潮湿,店铺随时都面临关门大吉。

    旧上海通商之后,所有贸易几乎都是垄断行业,在外商高压政策的挤压之下,小商户们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生怕来之不易的产业处于险象环生状态。

    更多时候米店赚来的钱根本不够贴补家用,只能靠着朱氏给大户人家缝补衣服赚来一些小钱勉强糊口,这对夫妻俩早早便体会到了生活带来的艰辛。

    杜文清得知孩子出世的好消息脸上并没有带着许些喜悦,而是心理琢磨着,本来家庭生活都已经够艰难了,这又多了一张嘴,得了得了,还是先给臭小子取个名字吧。

    阴历七月十五,按照黄历上算,当天是中元节,孩子生辰又是七月十五,那就叫月生吧,希望好运可以从七月降临。

    刹那间孩子有了一个名字,虽然名字不怎么霸气,却终究被写入书籍当中,直到后来这个名字威震大上海,跺一跺脚,几乎全上海都要跟着震三震。

    介绍一下杨树浦,杨树浦是上海一个地名,当时许多外国商人都在此地开办华人工厂,当时不像现在都是八小时工作制,还可以坐着干活。

    旧上海时期,所有工厂要求都是非常苛刻,每天工作时间,甚至超过了十二个小时,当地人只能干又脏又累的活,那些轻松而不累的工作,往往都是外国佬给自己人留着。

    杜文清,当下的最大希望就是想,加速让妻儿过上好日子,最起码吃喝不用发愁吧,像这种吃完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杜家米店里的米,置放了好久都没出售,要知道任何东西放的越久就越不值钱。

    为了赚钱杜父想出一个馊主意,实在是没有办法,挑检出一些稍微发霉的米,将一堆沙子参入其中,系上布口并可以保持新鲜,站在街市口论斤卖掉。

    两三名看上去年龄不大的小伙子结伴而行前去街口买米,转遍了所有巷口,只看见杜父一个人站在街头嘴里吆喝着,一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