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随星而来 第九章 钟鼓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随星而来 第九章 钟鼓楼 (第2/3页)

狮子大张口的。

    官就是官。黄主薄也不好太过得罪县尊,只能先拖拖。

    周梦臣带着这个坏消息,出了县衙,回到了家中。

    不,不是家中,是钟鼓楼。

    三层的钟鼓楼就好像是城门楼一般,横跨整个长街,长街之上来来往往的百姓,都是从钟鼓楼下面走动。而钟鼓楼也是这一条长街之上最高之处,从钟鼓楼往两侧,都是一路下坡。

    周梦臣来钟鼓楼上,三层钟鼓楼上,第二层放着大鼓与刻漏,还一些住人的房间,还有周梦臣的房间。第三层上,却是放置一口大钟,乃是铜铸的。有数千斤。一旦敲响,能声震整个武昌城中。

    在这里并不是武昌城最高处,最高之处,应该是在蛇山之巅,也就是后世将黄鹤楼迁过去的地方。但也是相对高处,从钟鼓楼看过去,背后是蜿蜒的蛇山,西北看去,就是城墙以及城墙外的黄鹄矶与黄鹤楼,与滚滚长江天际流,而周围却是楼下却是五里长街连接被蛇山分割的武昌城,也是武昌城中热闹繁华所在。

    他在钟鼓楼这边却是一切顺利。

    周家对于这一座小小钟鼓楼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钟鼓楼对他来说,就是家里。

    此刻的钟鼓楼只有三个人值班。

    都是周父留下的老人。

    主要负责敲钟打鼓。

    至于打更人,也是周梦臣负责,但是更多是由城中各里的里长找人,经过周梦臣的批准之后,就能上岗。

    钟鼓楼夜晚也打鼓,打更人只需按照钟鼓楼发出的信号,出来打更便是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人待遇很差劲,其实有很多人赶着做的。

    原因无他,做这些事情,一般来说并没有什么俸禄,即便有也是几斗米的事情。但是这算是为朝廷服役了。

    大明国策之中,对赋税收的并不高的,赋役却是不少。甚至更多都是重役,比如运输粮食之类,一杆子要要不知道多少里外,在古代走远路,很可能一去不回。所以,很多当地百姓都愿意哪怕讨一点钱。也要占一个位置。

    这样他们就是已经算服役了,不用再服重役。

    而且武昌城中共有六十三里,按大明制度,一里一百一十户,但是这是明初的数据了,而今早就不是了,城中人口比当初不知道多了多少人,而今的里甲更多是对应这城中片区的概念。

    六十三个里甲,一共有六十三个打更名额,再加上钟鼓楼办事的人,日夜两班。

    周梦臣直接管理七十个人上下。

    当然了,周梦臣手下并不是真有七十个人,很多里甲距离太近,不用分为两个更夫。只是下面人想要这个免役的份额,而周家要收这个分子钱。可以说,周家的家里的钱,几乎都是从这个惯例之中赚出来的。否则单单靠一年二十七石米,够做些什么?

    当然了,周家还有另外一个收入,就是接私活。

    只是周梦臣还没有做过。

    在古代天文术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