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要办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要办学 (第3/3页)

们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不能下水。

    武义:“元帅放心,我看着他们。”

    李秀宁:“主要是你,刚刚谁没经允许就下水的?”

    武义尴尬的挠挠头:“以后不会了。”

    李秀宁:“你们三个平时不训练的时候也不要到处跑,昨天去长安了吧?”

    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李秀宁:“找点别的事做,不要每天就想着怎么玩儿。”

    武义的心放了下来:“我们有事做的,我们准备在泾阳教小孩子算学,昨天我们是看看印书的事。”

    李秀宁笑着到:“很好,去做吧。”

    溜出来的三人互相看看,都笑了,在李秀宁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以为她发现了什么。

    李承乾:“真的要教算学?”

    武义:“很早就有的想法,今天正好说出来,这样以后就不用跑步了,一举两得。”

    李承乾指着自己:“我也要教?”

    武义:“你们自己选,是教人呢?还是教人呢?”

    柴令武肯定到:“教人”。

    武义:“你就算了,什么都不会。”

    柴令武:“别呀,我现在学还来得及吗?”

    武义的这个想法不是临时的,从傅奕让他整理算学那一刻就有了,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有努力,比如教材,教具。书已经整理出来了,只是没有给他。

    粉笔是水泥的衍生品,已经出现,这也是一个原因,不要小看它,古代也在大力发展教育,义务教育不是现代才有的,那古代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或者说效果不好呢,我认为教材和教具起到很大作用,古时候的学校叫书院,学生其实非常少,普通的都是百十人,大一点的几百人,这已经是极限了,正常一个先生只能带几个学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教不过来,古代为什么说言传身教,就是这个原因。

    古代教学都是先生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黑板,没有课本,效率低下。

    对于印刷术的改进,泾阳这里也在做,但是效果不好,可是黑板、粉笔出现了,纸张不缺,只要写在黑板上,让他们自己抄写就是了,这也是武义动力的来源。

    公主要办学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泾阳县都惊动了,周边县城的人也在往泾阳赶,一是公主威望,二是以公主的身份,找来的先生应该都是当代大儒。

    来的也确实都是大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