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长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长安 (第2/3页)

献上制盐之法的小孩?”

    “就是他,非常聪明,可惜他父母都死了,他父亲可是学问大家。”

    “确实可惜,他找来孙神医救你性命得多加赏赐”

    公主回到永兴坊,同来的还有宣旨太监,平阳册封为长公主,府兵三千,柴哲威和武义封昭武校尉,柴令武为致果校尉,还有金银玉器的封赏,昭武校尉正六品,其实都是虚职。

    在李秀宁面前柴令武规规矩矩的给武义行礼,他可不敢忤逆母亲的意思,柴哲威到是很郑重的向他喊小舅,苇泽关的事情他听说了,救了母亲,这可是大恩。

    “你们年龄相差无几,就一起读书吧,哲威,武义刚来京都你负责照顾”。

    “是,母亲”。

    这时秦王妃来了,长孙氏带着长子李承乾看望平阳长公主,武义三人向王妃行礼,武义不时的偷瞄几眼,肌肤雪白犹如玉质,单唇含笑清雅绝俗。

    两个女人寒暄什么他都没见,直到发现王妃边上的小男孩在瞪着自己。

    不就是多看了几眼吗?小家伙还不乐意了。

    柴哲威拉着他,该走了。

    “这个孩子就是武义?我听王爷说过,很聪明的小孩儿。”

    “就是他,没想到世民还记得。”

    “不知承乾能不能和他们一起读书学习,这孩子有点内向。”说着怜爱的摸摸李承乾的头。

    “到是可以,才六岁会不会太辛苦”。

    “没事,正是读书的时候。”

    唐朝读的书主要是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武义四人学的是《诗经》。

    几人都已过了启蒙的阶段,老师是孔颖达,当代大儒。

    四人里李承乾最小,刚到六岁,武义七岁,柴哲威十一岁,柴令武九岁。

    孔颖达捋着胡须看着几个小孩:“你们年纪不同,读书进度也不同,既然都过了启蒙阶段,那么我们就先学诗经,增加你们读书的兴趣。”

    “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诗经·小雅·斯干》”

    “这句话的意思你们谁知道?”

    孔颖达看向武义和李承乾,他们两最小。

    武义把李承乾推起来,李承乾则瞪了武义一眼。

    “学生不知”向孔颖达行礼到。

    目光有看向武义,躲不过去只好站起来到:“兄友弟恭”。

    “不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