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国撤藩得人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国撤藩得人心 (第3/3页)

得民怨沸腾。

    而且他们利用宗室身份,巧取豪夺、欺行霸市,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大多敢怒不敢言,早已成为一方祸害。

    现在,看到这样的祸害要被剥夺封地,为首的亲王、郡王要被带到京师,怎能不高兴?

    普通百姓的压力可以大减,而且撤藩也会留下大片的权力和利益真空,官吏和地主乡绅皆是喜闻乐见。

    崇祯新政这一个政令是最得人心的。

    在如此情势下,孤立无援,又无兵权的藩王只得认命,没几人傻得去用鸡蛋碰石头,皆是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办。

    需要入京的亲王和郡王自然没办法将一大家子都带到京师去,只能将少部分关系亲近的带走。

    剩下的,便只能将他们留在当地,毕竟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

    然后就是财产的处理了,带不走的固定产业,要么紧急变卖,要么分配给留下来的子嗣,让他们以后也有一个生计。

    毕竟五年之后,这些子嗣就要靠他们自己谋生了。

    一时间,好似“生离死别”的场景在各地的藩王封地中不停上演。

    一群衣着华贵的宗室成员,拖家带口的北上而去,被留下来的依依不舍,很多人激动得夹道“欢送”。

    崇祯新政算是真正的开了第一枪,不但没有造成多大动荡,还收获了一波人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帝陛下处事还是比较公正的,没有偏袒宗室,反而最先向他们下手。

    再细看崇祯新政的内容,也确实是在为中兴大明所考虑,并非陛下为了一己私欲。

    只是有些内容需要推敲,这般直接实行确实有些欠妥。

    虽然人们对崇祯新政还是不那么接受,但也没有一味的去排斥。

    很多人开始想着,能不能让朝廷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部分改动,从而让各方更容易接受。

    锦衣卫暗中将这些呼声也传到了京师和应天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沈浪和崇祯希望看到的。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上层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

    新政的一些内容之所以一开始宣扬得这般严苛,就是为了以后双方达成妥协时,更有利于朝廷。

    不然,一开始价码开低了,再降价就比较难了。

    一开始价开高一些,然后再降一部分,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还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