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象耳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三十九章 象耳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第1/3页)

    “李太白曾在象耳寺读书,估摸着应该就在此处吧。”林露露不确定说道。

    “不是此地,但也离此地不远。”姬林摇摇头,目光中满是感概。

    “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幛开。”

    “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这四句话,乃是晚唐道士杜光庭所写,说的便是李太白在象耳寺读书的经历。

    此诗,同时也描述出了象耳山那种“山中人无迹,花开水自流”的参禅意境。

    “谪仙李太白,文章天自成,没想到当年那个吊儿郎当的小屁孩,居然在千年后拥有如此名声。”

    摸了摸鼻子,姬林望着眼前这一洼,亦如千年前静静流淌的泉水,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鲜衣怒马,仗剑高歌的少年。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这首五言诗大气磅礴,一股燕赵之地豪侠风采似要跃纸而出,震古烁今。

    多年前武侠大宗师金先生,在香江读此诗击节赞叹热血澎湃,以此诗为灵感,一部武侠巨著由此诞生。

    这首侠客行乃是中年时代,李太白回忆少年时代游侠生活所著。

    侠客行虽然是假托燕赵豪侠之士来叙事,却未曾不是李太白本人的真实写照。

    李太白十五岁练剑游侠,一心求仙问道,十八岁归隐蜀地,足迹遍布整个天府之国。

    在蜀地的短暂生涯,影响了李太白的一生,也成就那个让贺知章叹为观止,称其为“疑是太白金星谪落人间”的诗仙之名。

    这其中,有一个被历史尘封的记忆碎片,掩埋在岁月的尘埃中,除了姬林和李太白之外,再无他人知晓。

    少年时代的李太白,读书不怎么上心,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向往的是非“主”流的生活。

    那一日,姬林路过眉州,在象耳寺中和友人道会大和尚谈经论道,谈到兴起之时,却被门外的嘈杂声音打断。

    “那顽童又来偷鸡,简直是岂有此理”

    道会大和尚参禅多年,乃是大唐有数的高僧,却依旧忍不住心中的滔天怒火。

    “区区一介顽劣之童,大师何来烦扰”

    姬林大讶,实在想不通道会如此佛法“精”湛之人,居然会被一个顽童弄的焦头烂额。

    “卧龙兄你有所不知,这小童根骨绝佳,无论是修道还是修佛或者学习儒术,那都堪称绝代风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