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书密谈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书密谈话 (第2/3页)

,就继续看起奏折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李承乾拱拱手,他知道,老孔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算是大逆不道了,现在俩人只能绝口不提。

    回到书桌边,把手支在下巴上。

    还是有点感动啊!老先生哪怕是弥留之际,都在为自己考虑。

    老先生和老孔的说法其实也算不上错,虽然皇帝老爹确实是想要这个位置,但是,至少明面上,还是天策府那些人的胁迫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没有房杜之流,最多就是过程再曲折一点罢了。

    说到底,上位者自身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青雀,李承乾自认没把关系处坏,至少张晓这件事上李泰的表现就很正常,没有一点愤懑的情绪。

    就在李承乾想事情的时候,孔颖达已经把奏折重新审阅了一遍,都加盖上了太子玺印,确认无误后,才打包好吩咐小吏送去门下省。

    回头见太子还在发呆,孔颖达就笑了笑,起身悄悄的离开了。

    现在,他终于有点理解李纲为什么对这个弟子这么上心了。实在是因为这是一块璞玉啊!聪明人多了,可是十三岁就能这么聪明的,实在是少见。更难得的是,为人并不骄傲自满,听得进逆耳忠言。这样的圣君坯子,只要是臣子,都会喜欢。这段时间以来,他很少有改正太子批语的机会,只要是落笔写下的批语,都是极其正确、准确的。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太子就算是现在登基,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才出东宫正门,孔颖达就右转弯去了中书省。明天是官员的休沐之期,他准备问问房玄龄有没有泛舟饮酒的想法。

    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核心部门所在,一直都是忙碌的,不过跟熙熙攘攘的外面比起来,中书省的大堂就要安静的多,只有房玄龄一个人在桌案边处理奏折。

    “哈哈,老房,想偷懒被人家太子发现了吧,现在不还是重回了案牍劳形的生活?”

    房玄龄才要拍案而起,看到进来的人是孔颖达,怒气就散了。指指茶壶茶杯,示意孔颖达自便,自己继续处理没有处理完的这一封奏折。

    等奏折处理完后,房玄龄松了一口气,起身坐到孔颖达旁边,苦笑道:“这也是被办法的事情,陛下往草原派遣的都是一些求功心切的低级官员,而且都有上奏之权,虽然这样做能够对草原形成强烈的约束,但是对朝廷而言,可就是负担了。你可知每日焚烧的草原奏折有多少?足足两百多封!”

    孔颖达擦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水,一天两百多很少?不,已经是多的过头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两天,而是几乎天天都是这样。

    “陛下派遣这些年轻的官员进草原,其实就是想要借助他们的立功心切,短时间里找出一个整治草原的法子来。殊不知,对草原而言,牵绊是那么容易就形成的?一样的问题,我也问过太子,你猜猜太子怎么说?”

    听到孔颖达提到太子,房玄龄立刻来了兴致,拱拱手说:“愿闻其详。”

    “太子说,现在想要草原人归顺,无异于痴人说梦,帝国对新收的国土想要形成有效的牵绊,武力威慑只是短时间的做法,最正确的其实是慢慢侵蚀草原人,让他们逐渐开始依靠中原,直到离开中原就过不下去的时候,你随便找一个草原人,问他是哪儿的,他都会回答说自己是大唐的一份子。”

    房玄龄哈哈大笑:“这个见解算得上是独辟蹊径,老夫竟然还真觉得很有道理,可是说法归说法,殿下准备怎么做?”

    孔颖达喝了一口茶才说:“殿下说,如果是他,会往草原输送面粉,并且鼓励非草原地区开垦田地,鼓励半牧民安家立户。这样一来,人口就会安定下来,安定的人口,才会有归属感。老夫觉得,这个想法虽然还很稚嫩,但是不得不说方向是对的。”

    房玄龄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连老夫都觉得这个框架很有可行性,只要再添砖加瓦,就能形成一座完整的建筑。可笑如今的陛下自以为万世一宇,现在做事情越来越独断专行了,总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操完全天下的心。”

    孔颖达苦笑道:“你还要他怎样?别看他做的好多事情都让人不耻,可是不管是隋末乱世,还是大唐建立以后,他都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族群流了不知道多少血。这些,都是既定事实,说也不能改变,所以,自傲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刚说完,孔颖达就发觉身后有人,才要跳起来,就发现来人是魏征。

    既然是魏征,那就没什么问题了,私底下里谈论帝王,虽然皇帝明面上说过不会在意,反而大家鼓励,但是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皇帝会推翻自己之前的话急眼。

    “继续说,老夫的政务也处理完毕了,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