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50章 海空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50章 海空之争 (第2/3页)

使是弱小的,对于敌方各种或多或少的公开利益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威胁。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打击,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行动,直到这支舰队被摧毁或者制服为止。”

    在后世,只有海军是国际性的兵种,担负着访问示好、拓充海外利益的首选,公认的“流动国土”。

    后世要不是海军力量的薄弱,中国南海群岛怎能让沿海东盟宵小猖狂?宝岛台湾又怎能长期游离于国门之外、让心腹之门洞开?中国又怎会花大价钱连续购买了4艘明知道很快就要被淘汰但仍不得不济燃眉之急的“现代级”驱逐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是这前后似乎有些颠倒了。

    自从甲午之战起,中国的海军形象就在世人面前一落千丈,其力量的发展也来了个大踏步的后退。摆在建设中的海军面前的是:中国海军到底是要走巨舰大炮的路线、勇于赶超英美日列强,还是另辟捷径,打所谓的“不对称战争”?来自后世的张汉卿明智地选择了后者。

    很简单,现在中国的形势与后世的解放初期如出一辙:缺少建造大舰的机器、设备、人才。

    远的不说,即使以中国陆军引进德国的最先进的105MM克虏伯大炮为例,中国集全国各大兵工厂之力,所仿制的质量仍远逊于原厂,平均260发即需换炮筒,而德国工厂则可以轻松控制在500发左右,可见中国目前国家军事工业水平之低。

    此外,以中国工业水平,就是这种粗糙的仿制,全国只有老底子的沈阳兵工厂勉强可以做些少量的展览品,全军普及?想象力太丰富了。

    更别说作为二、三十年代海上的巨无霸----战列舰了,稍大些的,以举世闻名的“大和号”来说,仅其舰炮的口径便是现在的中国所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光是种种目前以中国军工水平绝对不敢想象的各色大炮就够国人羡慕的了,更不用谈那七万吨的排量,张汉卿穿越前不久中国才能老|毛子那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弄回来一艘半成品“瓦良格号”,不过堪堪六万五千吨而已,也是集全部精兵耗费十年心血打造成功。

    以目前的国情,像“大和号”这样的庞然大物,中国要多少年才能造得出一艘?张汉卿、杨宇霆都不敢想象。即使穷举国之力造出了一艘,能有多少用处?日本有这么多艘巨舰,二战的最终结局不是仍然输了吗?

    海军是个费钱的兵种,他不像陆军,只要技战术运用得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举不胜数。在战略思想一定的情况下,军舰装备与士兵的训练是决定作战成败的关键,打法却少有变化,这些东西意味着钱。

    茫茫大海中,如何先机发现、先机开火、先机命中才是最重要的,那是技术、装备、兵员素质的结合体,是靠平时喂弹得来的,没有任何捷径。

    在热兵|器时代,海战特别来不得半点含乎。

    比起英美列强与日本海军,张汉卿可不会傻到和他们硬拼战舰数或是吨位,像《九国公约》里那种以超级工业强国美国为基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