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9章 没有身份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9章 没有身份证 (第2/3页)

看起来斯斯文文,这一声喝还是很有力度。

    “这里,是中华民国晖春市的地界;这里,驻有吉林边防绥靖公署的军队!你们擅自集会,堵塞交通、要挟政|府、骚扰百姓,已经严重触犯民国法律!市政厅前日已经颁布政令,因为各地匪乱频发,所以严禁人员集会,这点你们不知道吗!我是晖春警察局长,在此严肃重申,你们必须马上回家,再有此种事情,一律严惩!”

    人群面面相觑,再跋扈的流民也知道,和东北胡子扯在一起,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他们都把眼睛放在朴承正身上。

    朴承正见他一席话便让人群哑火,知道自己再不说些什么,场面便不好收拾了,难不成真得要冲击对方由官员、警察和军人组成的阵线?闹归闹,预案里可没有武力解决这一项。

    他重新拦住话题说:“我们都只是晖春的百姓,我们都是自发赶来,要求政|府同意韩人治…”

    王庚把喇叭对准他,厉声说:“你的身份证呢?”

    朴承正几乎要昏倒,来东北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人当面问他这个问题。这个是问题吗?他从来不觉得是问题。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这就是个问题。

    身份证这个东西,出现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从商殃变法开始,秦人出外就需要这么个东西,不然,过关、住宿都是问题。后来整个儒家天下,除了书生到后来的秀才及以上读书人、官吏不需要外,普通老百姓外出都需要这么个东西。当然,由于封建社会重农抑商,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最远只去过县城。

    那个时代的身份证,叫路引。

    张汉卿深知这张纸的重要性,在后世,那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相当多的社会功能,也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在人才流动时代。

    所以穿越后他即参考了这个时代的做法,并在新民土改时正式颁出以作试点。当时所有新民家庭,都通过各地保甲的证明取得了这个东西。下乡的工作人员,也藉此摸清了全县的人口分布,为后来的土地分配和改革平添了许多助力。

    当然,因为条件所限,不可能把证明人拍照“留念”,所以当时用了一个很土很农民但很有效的办法:描述法。

    “身长要填清几尺几寸几分,面貌要注明五官是否端正、鼻耳眼是否齐全、面部是否有麻子,瘸子、聋子、瘫子及结巴等症状要在特征栏中准确填出”。最令人叫绝的就是填写手指头的箕斗纹了,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指纹呈圆圈形,没有开口)划○,“箕”纹(指纹不是圆圈状,而是有开口)划X…

    先要说明,这不是张汉卿的创举,而是要追溯到正史上二十多年后宁夏省的军阀马鸿逵的得意之作。不过先来者先得,无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是张汉卿的首创。

    因为基础工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