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5章 日本要介入中东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5章 日本要介入中东路 (第2/3页)

,使资本主义世界在对苏维埃国家及其给资产阶级各国工人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群众的巨大革命影响的憎恨中联合起来,妄图消灭这个革命的发源地。

    于是,趁苏维埃立足未稳,沙俄旧势力、不满于苏维埃政权的反对者(白军)和境外的各帝国主义国家一起动手,产生了在史上称之为苏联国内战争或称对苏干涉战争的三年(余战延伸了2年)内战,在苏联也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1918年3月15日,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对俄国东部联合进行干涉”的决议。5月底,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俘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策划下打响了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内战第一枪。该军迅速由2万人扩充到6万余人,并支持东部各地的反革命势力,成立了一批反革命政|府,建立了一批反革命武装。

    与此同时,在德国扶植下的旧俄将军克拉斯诺夫、阿列克谢耶夫、邓尼金等人,也在俄国南方纠集反革命武装,伺机向顿河、库班、高加索进犯。

    到1918年夏,苏维埃共和国已面临四面包围的严峻局面: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武装,先后占领了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一部、高加索、中亚、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大片地区,几乎相当于苏维埃共和国四分之三的国土,形成了东、南、北方以及高加索等数条战线,绵延1万多公里。此时,全线白军总共约有70余万人,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处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的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极大困难:与南方产粮区的联系被切断、工业陷入崩溃、反对粮食垄断政策的富农分子不断暴动、饥荒蔓延、人民忍饥挨饿。

    新旧势力对抗,苏俄国家实力削弱,俄国在中国的旧有力量得到一次清洗的机会,尤其是主权象征、经济与军事价值硕大的中东路极有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便唾手可得。但在正史上,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顺利。

    中东路是沙俄侵略中国东北的具体产物。俄国自迫使晚清政|府割让远东后,又将黑手伸向了东北,而日本自甲午海战一举击败中国这千年以来的亚洲老大,吞并朝鲜以后,也盯上了东北这块肥肉。两国争端,便有历史上有名为争夺中国旅顺港的“日俄战争”。这场在中国领土上的狗咬狗之争,晚清政|府竟然恬不知耻地宣布“中立”!

    日俄战争后,日本虽然获胜,但纯属侥幸----俄国的战败,除海军指挥的巨大失误外,陆军无法得到有效的后勤补给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其时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即使在东北的巨大失利后,死而不僵的俄国仍然是新进强国日本所不能强持的。

    惨胜的日本举全国之力,几近破产边缘,终于击败了北极熊,却得不到俄国的任何赔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