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二十四章 欢迎,达瓦里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二十四章 欢迎,达瓦里西 (第2/3页)

“联盟号这可是一份大礼,航天系统拿人手短,可得在北斗系统上下功夫了。”

    “今年年内完成北斗系统的整体技术路线架构,明年就再打一颗测试星上去,和前年那个静止轨道卫星组网。”林千军胸有成竹的说道:“长三甲我们内部价能做到六千万一发,一次能打两颗星上去。完成一代组网实验之后,就可以着手二代发射了。二代卫星高轨组网最低需要二十颗,也就是十次发射,发射成本六亿美元。卫星的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相差不大,但如果批量生产造价应该能够更低。未来五年内打完,十亿美元应该能够实现,平均每年需要两亿美元。”

    “当然,即使完成组网,技术升级和备份星也不能停。最后整个北斗计划,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投入二十亿美元才行。”

    不算不知道,算完这笔账林千军也有些头皮发紧了。按照当前的汇率,这就是每年十四亿,十年一百四十亿的投入啊!新科就是再有钱,在一个项目上投入这么大的成本也要吃不消吧?何况胡文海想要抢的市场,可不只是发射和制造成本,推广和宣传成本也会很吓人啊和平号不就是干这个的?

    “是啊,成本确实不小。不过十年内能够完成这个计划,这些都是值得的。”

    胡文海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2007年能完成这个十年计划,实际上2002、03年就能实现初步组网的话,北斗完全可以和掰掰手腕。而这个时间,正是移动通信爆发的节点,到2007年3系统铺开,智能机肯定已经在新科的实验室里完成所有的技术准备。

    说实话以新科的发展速度,到2007年会变成什么样的庞然大物,推动3标准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胡文海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

    新科想做高通,和高通想做高通完全是两个难度。胡文海现在只怕手里底牌不够,却不担心狗急跳墙的美国到时候底线太高。

    北斗不仅仅只是一项服务,更是一道保险。如果中国没有北斗,信不信飞过中国上空的卫星随便多点干扰,中国境内的手机定位就能多偏出几十、上百米去?

    当然,北斗这笔生意肯定是不亏的。别说一百四十亿,2007年实现全组网的北斗能赚多少钱?一千四百亿恐怕都打不住。

    这确实是一笔豪赌,但已经失去对未来准确判断的胡文海别无选择。

    “十年以后的事情还是十年以后再说吧,至少现在,我只想看着我们第一次载人航天能够顺利实现。”

    垂直竖起的联盟号火箭已经被发射塔架牢牢的锁住,一条条粗大的管道被连接在火箭上面。不断的有人从塔架上离开或者进入。直到最后,一辆电动汽车载着三位已经穿上宇航服的宇航员,踏上了运载飞船的登船平台。

    亚历山德罗夫是一位曾经两次搭乘联盟号的老宇航员了,这是他第三次登上和平号。即将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吴杰和李庆龙站在他的左右,镇定的向着摄像机挥了挥手。

    吴杰和李庆龙是幸运的,在这个历史上,他们将不必带着遗憾退役了。作为中国第一批完成宇航员培训的预备宇航员,他们在那段历史上只能成为中国真正的第一批宇航员的教练,看着自己的后辈登上太空。等到中国拥有送人上太空能力的时候,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职务都已经错失能够上太空的窗口了。从1995年开始准备,他们也许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是最终却永远也没有等到那一天

    这样的无奈,至少在这个时空中不会再有了。

    从中国空军飞行员中万里选二的两位宇航员,将代表中国人实现千年来的太空梦想。他们不仅要登上太空,还要在太空中工作、生活,最后再乘坐太空飞船重新回到地球。

    让我们记住这两位并不曾踏上太空的中国宇航员,他们与登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一样,都是伟大的英雄。

    等到三位航天员进入飞船,发射塔架周围已经开始清空。人员和车辆、物资从发射现场撤离,周围的村庄和发射场周围的机构也开始撤离和警戒主要是怕火箭掉下来砸到人,曾经有火箭发射失败,村民被疏散结果招待所里却还有人没撤离的事故发生,所以发射前的检查还是非常严格的。

    央视的直播里,画面已经转到了火箭发动机的底部视角。被漆成红色的喷口下面烟雾缭绕,足足二十个喷口充分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多就是好,大就是美!”。

    撤离程序完成,发射进入倒计时阶段。

    十分钟准备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从文昌到漠河,不知道有多少人聚集在电视机前,焦急而忐忑的等待着火箭的升空。

    哪怕是胡文海,这个时候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

    对于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真的太需要、太需要有些东西能够证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几乎所有主流声音都在否定它的价值的时候,有什么能够证明

    证明我们,中国人也是人!

    1997年6月30日,此时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正安静的在电视机、收音机前耐心的等待着。

    一些乡下和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或许并不能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台电视或者收音机,但大家哪怕顶着六月的炎炎夏日,也要聚在一起找上一台能够受到外面信息的电器,眼巴巴的、坐立不宁的盼望着。

    “我们真的能送人上太空吗?”

    “中国这都几千年了,送人上太空的事情还是头一遭啊!”

    “老天保佑,可一定不要出差错呀!”

    “瞎说什么乌鸦嘴呢!”

    “嗨”

    一些知识分子倒是在报纸上、杂志里,摇着折扇指点江山:“中国经济还很不发达啊,胡文海有钱拿来往天上打,怎么就不能给穷人扶贫呢?”

    当然,胡总可不是唾面自干的人,也不像国家需要表现出所谓的“言论自由”来。如今还敢给他上眼药的,已经是比较珍稀的动物了。

    和有冷气吹的人不同,这些真实的普通人才没人去关心,送三个人上天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希望这三个人里的两个中国人,能够一切平安顺利的去到他们的目的地,然后再平平安安的按时回到他们的家里。

    加入,能不能赚钱?能,跪着。有了东风快递能不能站着?能,山里。

    那有了东风快递再加入,能不能站着把钱赚了?

    普通人关心的其实就一件事,我们能把人送上太空,是不是就可以不受别人欺负了?至于说贫穷还是富裕,我们自己有手咧!

    在49年后的中国人心里,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我们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不再受人欺负?

    送人上天,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不管这张答卷是否已经写完,香江回归这一天无疑至少是一次期中测试。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已经努力奋斗了足足一个多世纪。

    从1840年南京条约签下那一刻开始,到1860年北京条约,以及1898年拓展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加诸在中华民族身上的屈辱、苦难、分离,要直到这一天才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