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节亲奶奶的毒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节亲奶奶的毒手 (第2/3页)

要知道,辽国的南“打草谷”、北“打女真”是国策。每年抢劫屠杀破坏,除了收益,还可练兵炫耀武力,侦察试探对手,削减对手实力。这是重要而简洁有效的手段。所谓澶渊之盟后宋辽无战事,只是辽方曲线搞“志愿军”名堂,没有旗帜鲜明地打来,也没有攻城夺地,实际半点没少侵略。宋廷一味忍让,宋北边军也不敢挑战甚至迎战,以免戴上轻率任事,擅起边衅祸国殃民的罪名。双方这才没有大摩擦。随着宋北军越来越无能胆怯,只让辽人越发轻视,抢掠越发肆无忌惮。沧州这等边地民众都是年年倒霉的。

    关键在于,为什么是小儿子出生的这年不抢?为什么只有河北东路,尤其是沧州一带没辽寇?难道说真是因为这个孩子的存在?

    这个孩子到底是神是妖,他的降生对赵家到底是好是坏……

    老赵不懂是因为新帝刚登基,北边关官将不得不表现一下忠诚和能力,强逼将士把边关卡严,不知燕地辽军主官和一些主要将领有了变动,不免引起动荡,一时顾不寇掠。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身为自然的一部分,处在局中,渺小无比,所谓明白,不过是主观猜测意断,能看透什么。这个不提。

    重点是,人类有太多的思考属于浪费和内耗。野兽吃饱了,休息。人则有事没事瞎琢磨。琢磨这个,琢磨那个,琢磨你,琢磨他,由此平添了无数烦恼麻烦,多了无数恩怨情仇。困顿局限于此,无法改变。

    赵老财淡了小儿子打破单传的喜悦,又闲了下来,心思一多就按不住困惑忧虑了,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决定去向亲母亲说说此事,看看老人家对此事是怎么看的,自己心里也有点安慰提醒什么的。

    再者,这种事不论好坏,老瞒着家中老人也不对。这是对至亲尊长的不敬不孝。

    去母亲那向老太太请了安,斟酌挑拣地一说。

    不想,信佛而一脸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顿时停了纺织,敛了笑容和善,眉毛竖起,目光凝重。

    “我儿此言当真?”老太太的语气有些严厉。

    老赵愣了一下,心一沉:不对呀,母亲怎么这反应?有个神童孙子反而不好?还是这孩子真有问题,老人家经历丰富见识多,一下认出不妙……

    胡思乱想间犹豫着,最终还是点点头道:“岳儿神奇,是也有些怪异。儿子心里实在不摸底,所以想听听母亲的看法。”

    得到确认,一向从容缓行的老太太竟然立即利索地起身,伸指点点儿子,恨恨地说了声:“糊涂。”就不再理儿子,直接大步流星地向赵岳所在的屋子奔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