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汉朝也有价格双轨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章 汉朝也有价格双轨制 (第2/3页)

这这这……说好了50斤黄金,这就变成30斤了?”李素瞬间对汉末朝廷的黑暗,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而刘备似乎这方面社会经验比李素丰富不少,不动声色地把交割手续办完。

    背着三十斤金饼离开簿曹衙门后,刘备才问李素:“伯雅,你也是书掾出身,竟不知其中陋规?都多少年了,朝廷名义上赏赐黄金,都是要先官价折现成铜钱、你非要坚持拿金饼,还要再折回来的。”

    李素懵逼了一两秒,才接受了这个现实。

    原来,汉朝人就已经用“计划内价与计划外价汇率双轨制”盘剥立功的人了!

    官方汇率,从西汉至今都是一两黄金一万钱。

    民间汇率,实际贬到一两兑一万七。

    所以,他们什么都没干,就已经被打了个六折——

    还别不服气,看看人家平黄巾三杰之一的朱儁,当年协助剿灭会稽贼许昌的时候,朱儁的五十斤黄金赏金,也是这样到手就贬值成三十斤的!

    这还不是管钱的人贪污,而是朝廷直接就少发。

    非常符合桓灵二帝悭啬的特色啊!

    “别想了,这世道就这样,三十斤也不错,本来就是意外之财,去好好喝顿好的吧!”刘备拍了李素两下,让他别瞎几把想了。

    “大哥,我还有点事儿,你们先去找地方喝吧,明天担任信使的事儿,我还没说服使君呢。我想回刺史府门口蹲辛从事,请他一起喝一顿,给点好处,看看能不能在使君面前美言几句,讨到这个差使——使君如今还不知我的口才,对我办事不信任呢。”

    李素原本以为,贾琮会直接让他当信使,都没想过其中会有曲折。

    不过回头想想也正常,一个原先只给督邮当过书掾的人,堂堂刺史怎么会放心你独自代表他去向朝廷汇报工作呢?

    充其量,也就是把李素当成一个证人,但另外肯定要选别的可靠的人当正使。

    如果不讲究一点,直接就把他这个证人和最初告发者晾在一边了,李素和刘备的事儿,说不定只能在奏表上、以文字形式被朝廷读到。

    也怪李素当初没铁证,只能先到贾琮这儿告发。他要是跟唐周那样有书证的话,那就也学唐周“直入禁中告变”。

    到不了雒阳,如何攀龙附凤结交权贵、扬名天下?

    现在没办法,只好塞钱给好处,请人美言几句。

    “这是正事,那就有劳贤弟了。”刘备也知道轻重缓急,握着李素的手,摆出一副委以重任的姿态。

    李素:“大哥,不过,我可能会需要使些钱,才能促成此事。不但这次,将来到了京城,恐怕也有一些关节……大哥你是正直之人,不会想知道其中细节的。”

    刘备一愣:“原来是刚到手,就要花出去了,罢了罢了,早该想到的。呐,尽管拿去使。贤弟乃吾之良、平。昔高祖闻陈平受金盗嫂而不罪,授陈平万金而不疑,你我兄弟,怎会信不过你。”

    说着,刘备从金袋里抓了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