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序章 不周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序章 不周山 (第2/3页)

要掀翻不久之前刚刚搭建起的遮阳棚。

    对于这一幕说书先生见怪不怪,本来这句话之后也是一个气口,留给听客给予反馈,他稍喘了一口气,正要继续讲下去,却发现着掌声越来越大,还没有停的意思。

    于是他又深吸了一口气,又酝酿了一次情绪,只是..一息、两息、三息,这掌声为什么还没停?

    甚至说书先生还看见了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竟已潸然泪下,于是他默然的看了一眼今天格外晴朗的天空。

    他忽然明白了,自己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对于这个偏僻村落中的人来说不仅仅是故事,而是心中的信仰。

    朴实的村民们无法给予守护了他们三千年的不周山什么,但至少在这里可以给不周山经久不衰的掌声。

    ……

    ……

    天空之中没有阴云,但却下雨了。

    瓢泼大雨毫无征兆的在中原城肆虐,宛若鼓点一般敲醒了整座城市的人。

    当人们醒来推开大门后大雨忽然停了,满城的彩虹充斥在大街小巷之中。

    鼓鸣老街石板路上,一名身着长袍,腰背佝偻,鬓发已经花白却还握着一卷书的老书生来到了朝夕书院的石碑前,站定,凝视,最后是一声哀叹。

    石碑后是青砖比瓦的书院,只是今天是天元节,哪里还有什么学生,有的只是石亭内的一名同样鬓发花白的老侍卫正在温酒。

    叹息之后,老书生就一路来到了石亭中,坐在了老侍卫的对面,两人相视一笑,斟满了酒对饮了一杯。

    老侍卫放下酒杯,没有长吁短叹,只是笑道:“朝夕书院在九州四海有一万三千家,每一年这一万三千家书院会在年终时进行考核,百万之众其中只有一千人能过了这一关进入不周山的初审,然后不周山会最后只留下一百人成为外门弟子。”

    老书生没懂,因为作为中原城朝夕书院最老的学生,他当然比老侍卫更清楚这些规则,所以老侍卫为什么要说这些?

    将一颗花生米扔在口中进行咀嚼,老侍卫仰天道:“我来到朝夕书院时你还年轻,这一转眼就过了三十年。”

    “我当然明白你想成为不周山弟子的梦想,事实上九州四海之内谁又不想登上那座满载荣光的山峰成为其中一员呢?”

    “但是,那座山太高了,高不可攀!”

    老书生听到这里神色凝重的看向了老友,答非所问的道:“你要走了?”

    两人太熟,熟到可以捕捉到言语之外的一切动机,老侍卫点了点头:“想起来十年没和你说这些话了,是的,我老了,要走了。”

    老书生得到了确定的答案后黯然神伤,他明白老侍卫这十年没说这些话是明白自己的执拗,今天说这些话是作为老友必须要做的忠言逆耳。

    于是他将酒杯斟满,猛的灌了自己一杯,咬牙切齿的一字一顿道:“我和你一起走!”

    老侍卫闻言愣住了片刻,然后释然笑道:“真的?”

    显而易见,老侍卫仍有些不敢相信,因为老书生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执念到底有多执,他似乎这一生都不会放手。

    而看着老侍卫的表情,终于选择放弃的老书生则道:“所以,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在中原城,在朝夕书院看巡剑礼。”

    老侍卫这时终于回过了神,他站了起来:“我去买些硬菜,再买些好酒,今晚不醉不归!”

    老书生没拦着,看着老友仿佛年轻了十岁般步履轻快的消失了街道的尽头,他抬起头看到了中原城上空最漂亮的彩虹,大喊了一声:“去他妈的不周山!”

    ……

    ……

    南州自古以来便以丰饶和富庶闻名。

    自然而然也诞生了无数门阀与世家。

    天元节这天,南州都城人山人海,听文轩雅阁中也不消停,来自十二郡的公子小姐们齐聚一堂,纵论九州四海,偶尔眉目传情。

    沈小姐偏坐一隅,只是其姿色绝美,家世傲人,即便所处之地有些偏僻,却仍可引来了无数的公子哥甘当绿叶,将她簇拥其中。

    对此她早已见怪不怪,还提了一个话题:“不周山上有七名内门弟子,你们最喜欢谁?”

    不周山上的人物在年轻的世家子弟中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有人回答:“自然是大师兄,为人儒雅随和,听闻天尊隐世之后便是由他掌管不周山。”

    当然也有人道:“二师兄,术法通天,乃是天尊座下的不二接班人。”

    “这位小兄,二师兄性情还是太过暴烈了一些,相比之下,三师姐的道法自然更让心神向往。”

    “我喜欢老实憨厚的四师兄。”

    众人大笑,皆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