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回 朝堂讦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七十三回 朝堂讦奸 (第1/3页)

    夏天的京城,白昼来得很早。五鼓敲过不久,紫禁城就在晨曦中现出高大雄伟的轮廓,红墙黄瓦依稀可辨。

    午门外,等候“点卯”的文武大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寒暄,或打趣,借以打发朝会前这段“无聊”的时间。

    刘健、夏尧四手紧紧相握,互致问候。

    “夏老兄,您还是如此精神矍铄啊。”刘健抢先说道。

    “哪里哪里?倒是刘老弟一如从前,还是两年前那个模样哩。”

    “老哥此番得胜回朝,该留在京城享享福了。”年初,礼部原主官徐溥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后,刘健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并加太子太保,所以知晓皇上对他的安排。但圣旨未下,他不便明言。

    夏尧点头一笑,说道:“是啊,人老啦,如果再去边关,只怕这把老骨头就埋在那里了。”圣旨上说“另行任用”,多半不会再去宁夏了,但究竟要将他放在何处?刘健不说,他也不打听。

    陈文祺这时才得机会上前拜见恩师,正要说话,忽见兵部尚书马文升走过来,忙趋前行礼道:“马大人回护之情,文祺不知如何相报,在此谢过。”

    回到京城之后,陈文祺忙于追查“南关客栈”的凶犯,仅为暗查韦坚之事与马文升匆匆见过一次面,未及多谈其余之事。

    马文升一头雾水,说道:“岂敢,岂敢。陈将军何出此言?”

    陈文祺将自己西行途中何唐、秦宗数次解围的经过向马文升大概述说了一遍,马文升方知陈文祺“致谢”的原委,遂说道:“老夫不过奉旨而为,陈将军要谢就谢皇恩浩荡吧。”接着赧颜道:“说来老夫还要感谢夏老兄和陈将军哩,若非你们及时发现了军中的奸细,此战胜败难料。若果如此,老夫最少也得治个失察之罪。”

    “你呀,这‘失察之罪’是免不了的,韦坚混进远征军,兵部这边肯定有问题。”夏尧提醒道。成化年间,马文升在兵部右侍郎任上被派出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便是由夏尧接掌兵部右侍郎之职,两人原本很熟,因此相互说话比较直率。

    “这倒也是。虽说远征军是在羽林军中抽调,但这个韦坚是羽林军左卫指挥使许将军交割部队之后才补进来的,兵部的确脱不了干系。”马文升毫不掩饰自己的过失。

    “马大人,这件事您查得怎么样了?”陈文祺趁机问道。

    “已经查明,待会就可奏明皇上。”马文升附在陈文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正说话间,五凤楼上的“官街鼓”已然敲响,午门两边的四个大门同时打开。

    “百——官——入——朝——”

    在随堂太监的尖细喊声中,文臣武将身穿朝服,井然有序地走进太和殿。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请平身。”

    山呼已毕,随堂太监尖细的嗓门随即喊道:“皇上传谕,宁夏三卫接受使臣陈文祺、宁夏总兵夏尧、明威将军秦森殿前回话。”

    “臣等恭听皇上训谕。”夏尧、秦森、陈文祺三人出班走到大殿正中,躬身站立。

    朱佑樘慢慢扫视了一遍堂前站着的三人,展颜说道:“此次一战收复宁夏三卫,朕甚感欣慰。兵部、吏部、户部已拟准立功将士的升授奖赏及阵亡将士的抚恤追授奏折,朕想听听爱卿们的意见,若无异议,朕即允准。此战中,三位爱卿居功甚伟,吏部会同兵部另拟了一份升授奏章,甚合朕意,朕已照准。吏部王爱卿,便由你来宣旨罢。”

    “微臣遵旨。”吏部尚书王恕出班上前,向朱佑樘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走上左侧丹陛的第一级台阶,自袖中请出圣旨,展开宣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镇西兵马大元帅、宁夏总兵夏尧,镇守边关二十年,实为艰难;又率部光复宁夏左、右、前三卫,功勋卓著。今特诰封尔为安西伯,以褒嘉忠厚;念其年高德劭,免去镇西兵马大元帅、宁夏总兵之职,授兵部左侍郎(正二品)。

    明威将军秦森,协同总兵夏尧镇守边关二十载、领兵收复宁夏左、右、前三卫,战功彪炳。今特诰封尔为定远将军(从三品),以示褒勉;授湖广都指挥使司佥事,择日履职。

    新科进士陈文祺,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尔燃薪达旦,破卷通经,授以文职理宜然也。不意藩邦蒙古国假进贡之名,布阵相挟,幸尔识阵破阵、威振夷狄,又率兵收复失地,朕实嘉之。兹特诰封尔为宣武将军(从四品),授翰林院带俸学士。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深眷尔文武兼全,故诰封武弁,就职翰林,以全朝廷不时之需,另加丕绩。

    钦此。弘治四年四月二十日封。”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圣旨中看出,朱佑樘对收复三卫甚为重视,同时也相当满意。

    夏尧虽属官复旧职(略升一格),但品级与兵部尚书等齐,且得享“封侯(伯)”殊荣,实则超出兵部尚书马文升的地位(当然只是待遇而非实权)。

    沈清品级虽仅提高“半品”,但在职位上可算“重用”:本朝都司(都指挥使司)系行省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设正二品都指挥使一人,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沈清以从三品身份进入都司领导层,本朝尚无先例。

    “允文允武,四方之纲”,皇帝对陈文祺的评价之高,超出常人;而对这一“允文允武”之材的任用,似乎难以取舍,“故诰封武弁,就职翰林,以全朝廷不时之需”。此等安排,足见朱佑樘用心良苦。站立在列班中的陈文祺恩师刘健,此时是又喜又忧。新科进士入翰林,本是一条“入仕”的必经之路(本朝入阁大员多为翰林出身),但对陈文祺来说,却是一条特别的路。要知道本朝翰林院学士只设一人,就是翰林院的首长,正五品。学士以下,只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典籍、侍书等职位,品级都不高。而陈文祺以“从四品” 武弁身份进入翰林院,品级在翰林院首长之上,且为带俸学士(没有明确的职责),“以全朝廷不时之需”,不受翰林院首长节制,这固然是皇帝恩宠有加,也预示陈文祺日后的仕途走向充满变数。诰封武弁,就职翰林,全朝廷不时之需,皇帝的用意很清楚,今后文、武两道,只要是棘手的问题,只怕陈文祺责无旁贷。而但凡棘手,怎能轻易解决?由此可见,这实在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刘健心中暗叹。

    此时,夏尧心底也是五味杂陈。抚今追昔,自己因直言苦谏被谪边关二十载,一朝封侯固然苦尽甘来,却须发熬白、亲人离散。特别是老友韩慎为奸人所害、沉冤未雪,更令他不能释怀。如今梁芳阉竖通敌卖国罪证昭彰,此奸不锄,更待何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