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回 不速之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七回 不速之客 (第2/3页)

不愿在喜庆的酒宴上多生事端,见众人都已落座,再次高喊一声:“鸣炮。”

    在如雷般的鞭炮声中,酒宴正式开始。作为主人,陈文祺跟随爹爹、五叔一道,挨桌向客人敬酒,客人们也纷纷道贺,一时满堂喜庆、气氛祥和,小插曲引起的丝丝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但在陈文祺父子、叔侄三人来到司徒蛟这一桌敬酒时,桌上众人既未搭话、又未举杯,泥塑木雕般的坐着不言不语。陈文祺知他们要找麻烦,便悄悄拉了一下正要发作的五叔,准备去邻桌敬酒。这时,桌上一个书生打扮、尖嘴猴腮的男子,站起身来一抱拳,阴阳怪气地说道:“陈解元请留步。此次湖广乡试,陈解元力压群英,一举夺魁,在下深感佩服。往日遇见一联,甚是难对,在下欲解不能,欲弃不舍,搅得在下数年寝食不安。听人说陈解元是联对高手,可否指教一二,以了在下夙愿?”

    陈文祺一听,心道“来了”,若论联对一道,没有对得出对不出之分,只有对得贴切与牵强之别。但现在正要招待满堂客人,哪有时间与他们吟诗作对?于是说道:“尊驾真乃雅士也。如在平日,陈某乐意向尊驾请教。但今日陈某宴请客人,俗务缠身,哪能作此文雅之事?你我另寻他日再来切磋,你看如何?”

    那人只当陈文祺不敢应战,越发地来劲,说道:“陈公子贵为解元,不日便要飞黄腾达,在下一介布衣,哪能轻易见得解元?择日不如撞日,还请陈解元不要推辞。”

    陈文祺暗想,这伙人有备而来,如不答应保不定还会出其他幺蛾子,便应承道:“既如此,容我敬完客人的酒之后,便来向尊驾请教。”

    那人心想,我就是要你此时联对,如联不上,看你如何继续敬酒。他似乎已经看到陈文祺苦思无对、客人等着敬酒那种狼狈不堪的样子。心中愉快之极,说道:“陈解元何必推三阻四?区区一个联对,对陈解元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若陈解元有曹子建之才,只消七步便可联上,哪能耽误许多时间?再说了,能够亲见陈解元的文采,陈解元就是不敬酒,大家都会高兴的。”说着提高声音问道:“大家说,是也不是?”

    “对,敬不敬酒无所谓,就请解元联对吧。”众人齐声响应。

    那人自以为众人都与他一样的心思,想看陈文祺献丑。他哪知众人均是陈文祺的族人,对他的刁难早已看不顺眼,只盼着陈文祺压压他的邪气,为他们出一口恶气。

    陈文祺望了望爹爹陈瑞山,陈瑞山微微点了一下头。

    “看来陈某不能藏拙了。恭敬不如从命,请尊驾说出那上联。”陈文祺仍然端着酒杯,对那人说道。

    “陈解元听好了,这上联是:鸟飞风中,叼去小虫化为凤。”那人说完,也不看陈文祺,端起面前的酒杯,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在场的众人之中,有精于楹联者,一听这上联,暗自吃惊。此是增损离合拆字联,将“风”字中间的“虫”去掉换成“鸟”,即成一“凤”字,不仅字拆分得巧妙,而且语境通顺贴切,续对的难度颇大。此外还有暗喻陈文祺本是乌鸦、如何能变凤凰的意思。

    众人不免暗暗为陈文祺担心,要知堂堂一个新科解元,如果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难倒,传扬出去,不仅有损名声,而且对未来的仕途也有影响。

    陈文祺行走几步,转过身对那人说道:“陈某的下联是:马牧芦畔,啃尽枯草变成驴。”

    众人一听,绝了。马在芦边,芦去草头,不正是“驴”吗?当然,也有暗喻此人“蠢驴”的意思。

    那人一杯酒尚未喝完,就听陈文祺对出下联,不禁一呆,似有不信,问道:“对出来了吗?我是‘鸟飞风中’……”

    陈文祺说道:“我对‘马牧芦畔’。”

    “叼去小虫化为凤……”

    “啃尽枯草变成驴。尊驾认为能对吗?”

    “还……还算行吧。”那人没想到陈文祺这么快便对出来,一时没准备,只好点头认“行”。

    “那么,陈某可以走了吗?”

    那人茫然不知所措。

    陈文祺一笑,端着酒杯向爹爹、五叔走去。

    “陈解元请留步。”陈文祺回头一看,那桌上又站起一年约五旬的中年书生模样的人,对他说道:“在下也有一联,敢请解元公续对。”

    陈文祺皱皱眉,说道:“请讲。”

    “黑土作墨,少女有它字字妙。”

    还是一个合字联:黑土二字合成墨字,少女二字合成妙字。

    陈文祺张口即来:“白水为泉,古木无此树树枯。”

    那中年书生模样的人一听,感觉陈文祺对出的下联中隐有暗骂自己“无耻”、“老朽”的意思,但人家对仗工稳,字面上也未明指,如果与他理论,反是自取其辱,只好小媳妇到婆家——忍住一口气,红着脸坐回板凳。

    桌上众人你望我、我望他,都不再言语。司徒蛟气咻咻地瞪着眼睛看来看去,他的眼光所到之处,那人连忙低下头,生怕点上自己。将众人扫视了一圈,然后用手指捅捅身旁蓄着八字胡须的秃头书生。

    秃头书生迫不得已,端起面前酒杯,自己斟满一饮而尽,用手揩了揩腮边漏出来的残酒,干咳一声,扭转头来对陈文祺说道:“陈解元腹有诗书,口若悬河,在下深感佩服。今日大好机会,在下亦献丑一联,敢请陈解元对出下联。”

    “尊驾不必过谦,请说出上联。”陈文祺不卑不亢地说道。

    “二人土上坐。” 秃头书生轻描淡写地说出上联。

    邻桌客人们屏气敛息地等着他说话,及至他将上联说出之后,先是愣了一愣,继而发出哄堂大笑。

    原来,这“二人土上坐”有个典故:在南宋时期,北方有个名为金朝的小国,此国的第六位皇帝完颜璟不仅觊觎天朝的锦绣河山,也非常喜欢汉族文化。此人在位时,为最宠爱的妃子李宸妃在琼华岛上建了一座梳妆台,每当朝中无事的时候,携李宸妃上到台上观景、乘凉。一天晚上,月色极好,完颜璟兴致勃勃,携着李宸妃的手又上了梳妆台,坐在草坪上观赏明月。看着看着,完颜璟兴致愈高,便出了个上联让李宸妃来对:二人土上坐。

    从字面上看,是个合字对联,土字上面两个人合成一个“坐”字;从眼前的情景看:琼华岛本来是“土”堆成的,现在两个人又坐在“土”上欣赏明月,意境十分贴切。

    李宸妃的汉文化根底还算可以,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