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冒亲 (第2/3页)
君侧」的名义劫驾,十三柱当中被卷入此事的足有半数,这魏侗也参与到其中。而在太祖皇帝平叛结束之后,参与到其中的数位柱国也因罪行大小而被清算,许壑等一干人被斩首,大将军之职从此罢黜,而魏侗等从犯也一一下狱或流放,俱削去爵位贬为庶民。
许壑全族被诛杀,宣国公的称号自然是无人继承,不过卫国公倒是保留了下来,只不过食邑削减到了只有千户,由魏家的旁支所继承,但也从此衰落了下去。
而此刻魏溃讽刺魏成数典忘祖的原因,自然就是这邸报是在胡扯,魏成和魏蛮生除了同姓之外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关系。
就拿魏家村来说吧,正如魏溃所言,他们这兄弟俩是平辈,二人有着同一位曾祖父,而这位老爷子的名字叫做魏耙子——在文化并不普及的年代,绝大多数人别说读书识字了,终其一生都没见过一本书的都大有人在,而他们在取名时都会采取非常简洁的方式,比如说以生辰、排行的数字为名,或者用一些周遭具有的事物来命名,譬如魏溃的祖太爷因为在同辈中排行第十七就直接沿用了这个数字,贺难的祖宗因为生在正月二十三就简单粗暴地以二三当名字。
事实上,也别觉得魏溃这个名字的诞生有多么复杂——魏溃本应当有一个名叫魏富的哥哥,当时魏涛夫妇就已经计划好了两个儿子一富一贵,就好比隔壁铁柱家的两个儿子准备一功一成一样。只是在魏溃出生之前这位长兄溺在河中不幸夭折,魏涛是个有些迷信的人,也怕小儿子重演悲剧,于是在孩子出生以后便咨询了县城里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在收了一钱银子之后便给魏溃算了一卦,说这孩子也是个五行缺水的,不如就在名字里补上,也别丢了原先定好的「贵」字儿,就这样变成了「溃」。
单拎出「溃」这个字虽说寓意不太好,但村子里都讲究一个「贱名好养活」的土规矩,而且魏溃不就是「未溃」么,在与姓氏合在一起之后反而也不错,所以这出生时就重达十斤多的彪形大孩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而那就算是被削去了大半食邑的卫国公一脉,一直都在京城附近居住,和这西北边陲的小村落可以说是毫无关联——如果魏成是魏蛮生的后人,那岂不是整个魏家村都是如此?但像是魏家村这种以宗族为中心的聚落,是有非常严格且明细的族谱供奉在村内祠堂当中的,最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丰朝之前,历数族谱上面的名字,可从来没有魏蛮生、魏侗这对父子。
魏成这个所谓的十三柱、卫国公后人的身份当然是假的,无论是魏溃还是魏成都心知肚明——那他这个身份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当然是朝廷赐下来的。
既然有了朝廷作背书,那就算是假的也是真的,也必须得是真的。
立下如此奇功的魏成得到的待遇也是出奇的丰厚,或许盛国也真的非常需要一场对獦狚的大胜,而到了京城之后除了由兵部亲自授勋之外,礼部的一位员外郎也为这青年引荐了一个人——就是现在的卫国公,而牵线搭桥让二人会面的原因,就是让魏成认下卫国公这个「父亲」。
起初,魏成肯定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